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误判了侬智高。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否则也不会依附交趾也能积蓄到独属于自己的力量,反宋之后,又连破数城了。
    但让扶苏感慨的,不只是这个。
    他拿着薄薄的一张信纸,走到了窗边,对着初升的日光看了一会儿。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封“罪己诏”,而且比前朝的公开罪己诏更值得称道的事,它是一封私人的家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堂堂的人主、人父对着亲生儿子检讨己身得失的。没有一丝作秀的成分,全是不掺水分的真情实感。
    倘若这封信流传出去,仁宗的名声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吧?
    扶苏兀自在窗边站了一会儿,仔细地把信收进了书柜的深处。公不公开的事儿以后再说。至少他要好好地保存起来。
    然后,他读起了下一张纸——
    肃儿啊,侬智高的前情大抵如此。朕虽然钦佩他少年胆识,但他杀害知州,有损国威,大宋是无论如何都要出兵平叛了。朕已经与诸位相公们推举平叛的将领,无论是晏卿、富卿都推荐了范仲淹、或者韩琦两位卿家。
    范卿、韩卿自是极好的人选,但近来辽夏激战正酣,北方边陲恐怕离不开人,否则这两国都有扰边的嫌疑。肃儿,你既然发掘了王安石,能否再为朕推介一二将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2/15页)
    扶苏哭笑不得。
    官家把他当成什么啦?除去历史挂不算,他现在认得的有名有姓的大宋官员,也就晏殊富弼宋祁司马光王安石这些人。上次推荐王安石,纯粹是因为他与阿菩认识,巧合而已。
    但是。但是……
    倘若是这一次广南平叛的话,扶苏的心中还真有一个人选。
    因为,他已经想起了为什么自己会特意记得“侬智高”这个拗口又不常见的名字了!
    ——狄青啊!
    打败了侬智高的人,是狄青!
    这可是北宋有数的名将,能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当上枢密使,他的含金量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吧?
    他是从宋夏战争的“好水川”一战中凸显名声的。没记错的话,其为人还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被范仲淹赠送了一本《春秋》。他被看好的程度可见一斑。至于现在?他似乎还在西北边境驻守着,不曾在朝中声名鹊起。
    所以,扶苏就在他的回信中写到,韩琦离不开西北,但他的手下可以啊!
    至于具体哪个手下比较行?
    您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范仲淹呢?
    至于担心手下没名声没威望,镇不住平叛的大军?那好办啊,选个有能力的,长相凶一点的,能镇住下面人的不就好啦?
    扶苏这封信没有客观,全是私心。整封信细细读来,缝隙里只透着几个大字:
    ——狄青,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作者有话说:*侬智高叛乱历史上发生在八年后,本作提前了。
    *扶苏cue“长得凶”是因为狄青以前和人斗殴犯法了,脸上有刺字,看起来很凶。
    第72章 第 72 章 说得好像你看过食铁兽似……
    在扶苏的记忆里, 狄青的脸上有一道刺青,是他年轻的时候与人打架斗殴犯了事,官府配字留下的惩罚。若说范仲淹的麾下, 有什么能力强, 长相还凶恶的军官,非狄青莫属。
    他已经暗示得如此明显了, 再抓不住机会就不礼貌了!扶苏握着小拳头想道。
    但他把“锦囊妙计”回复给官家之后, 日盼夜盼,盼来的不是主帅的消息, 而是一封范仲淹的来信。
    扶苏一手捏着信封, 糯生生的小脸上写满了紧张:“是……写给我的?”
    范纯仁疑惑道:“是啊,怎么这样问?不写给你还能写给谁?”
    又想起什么似地解释道:“近来西北事务繁琐, 阿爹他一时腾不开手, 待稍有闲暇,便给你来信了。他在信中给你赔了不是, 又让我代为转达一遍。小师弟,你可千万莫怪。”
    扶苏松了口气:“当然不会了。”
    有什么好生气的?是他自己刚才想岔了, 以为范仲淹知道他给狄青暗箱操作的事情, 写信前来质问了。真要说的话, 范仲淹这段时日的忙,说不定还有他的一份呢。
    扶苏一边拆信,一边状似不经意问道:“范公最近都在忙什么呀?”
    “好像是边陲出了些事, 我也不太懂。”范纯仁挠了挠头, 又一脸打趣地说:“怎么还称呼阿爹为范公呢?该改口了。”
    扶苏脸有点泛红, 仍是嘴硬道:“待正式见礼过后我再改口!”
    “好叭,便依你。”
    利落地撕开信封之后,扶苏从中抖落出了范仲淹的来信, 映入眼帘的就是他工整的字迹。笔墨勾连处暗藏锋芒,比起官家笔迹的文气彬彬,多了几份疏阔之意。
    怎么说呢,就很“范仲淹”的字。
    扶苏先上下扫视了一遍,当中半个字没提西南边乱和狄青的事,令小扶苏的心里不知道该松了口气还是该遗憾。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是表达了喜得佳徒的兴奋,二是对自己迟迟方才来信的抱歉,三呢,就是知道扶苏要参加今秋的科考,对他的鼓励了。
    信中说道,小郎你年方三岁(扶苏OS:其实是四岁啦)就有登云折桂的高才,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进士科的才子们多如牛毛,就算你考不过也千万不要泄气否定自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