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醒时·三  我所行之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醒时·三

    庞黎照常检查着保温舱监测出来的各项生理数据,记录下异常的数据后抬头环顾了一圈周围仍在一直进行其他观测的同事,显示屏上运作的程序不断对波函数进行拟合。

    吴川南组织的这次实验在一开始就设置了不同方向的对照,而如今——他们只剩下两个方向上的实验组还有数据可以继续记录了。

    她抱起了手中纸质的报告册,在瞥到熟悉的面容时,觉得自己这些年好像都在梦中。她仍旧记得人生中的第一堂真正的导论课——一堂吵得不可开交的辩论,一堂不否认科学来自虚妄的课,一堂支撑着她走到这裏,即使做着和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很远的记录工作的课。

    那堂导论课上只有一个作为引子的问题,由一位年轻的学者用英文抄写在黑板上,“量子纠缠是什麽?”

    有些人翻开了教科书的导论,照着上面的话逐字读出来,“这个理论需要以一地的观察能够在无须任何物理力的作用下瞬时影响到遥远之处所发生的事情为前提。爱因斯坦将这种实际并不存在的性质讥讽为幽灵作用。[1]”

    “很客观的引用,可以为你的课堂表现加上一分。”年轻的学者坐在讲台上开了口,听到有加分底下的声音越来越嘈杂。

    “大家应该会更熟悉爱因斯坦的另外一句名言,上帝不掷骰子——所以量子纠缠是他一直想要解释甚至证伪的一种当时的假说。”

    “量子纠缠是产生双生子佯谬的温床,随之还产生了造访纳根帕克的寓言。在那个地方,来访者在有意的安排下分別重复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对年轻的男女是不是在左边/右边的屋子裏?他们其中一人是不是在左边/右边的屋子裏?”站起来的人似乎有些紧张,不过很快补充道。

    “每一次他得到的答案正回应了他的问题,即他们要麽一起在某一间屋子裏,要麽分別在某一间屋子裏。我想这是最直观的解释。”

    “但是,这是个悖论,双生子佯谬脱离了惯性参考系,那个量子寓言中的地方当然不可能在地球上存在。”后面的男生打断了他,开始洋洋洒洒举起另外一个例子。

    “量子纠缠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叠加态,以及那只可怜的薛定谔的猫——当然那也只是个假想,以及我们现在可以表明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一只猫——为什麽不可以和人一样作为宏观的观察者,进而影响自身的命运也就是实验的结果呢。”

    说到薛定谔的猫,能附和的人就更多了。“量子纠缠一开始描述了这样一句话,光子既受到原子的偏转,又不受原子的偏转。在后续的实验中大家都不否认这样一点:观察不仅干扰被测对象,而且产生被测对象。”

    讲台上的学者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概括,“也就是说,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现实。”他顿了一下,看向靠门那几列的学生,“量子物理让物理学产生了危机,那麽谁还能记得玻尔研究所提出的哥本哈根解释?”

    庞黎前面的女生站了起来,清亮的声音概括着哥本哈根解释,“构成这个解释的第一点是,他们拓宽了“观察产生被观察属性”,第二点提出了互补性,一个通俗的例子是互补物理量的存在,比如能量和观测时间”她继续补充着,“第三点由海森伯完成,也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的雏形,当观测一个粒子位置越准确的时候,那麽所测量的速度就越来越不准确。”

    她准备坐下,又想起什麽一样飞快地添加了一句话,“这个解释将宏观和微观分立开研究,并没有推翻牛顿运动体系所产生的经典物理学。”

    “说到玻尔和爱因斯坦,我想大家都对那两篇名字一样却观点相反的EPR论文有印象吧。爱因斯坦等人在EPR中说明了一个特例——孪态光子,证实了同时观测的可能性。然而玻尔对裏面所提出的不受任何观察影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合理的质疑,所以这一局玻尔是优胜者。”

    后面的同学补充到另外一点,当然这个话题有些远离原本的引子。

    庞黎这样想着,正准备开口却被別人抢了先,“所以量子纠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EPR-贝尔效应。”那人着急抢答这一句话,期待地看向讲台上的学者,隐约看到他点头之后才舍得进一步解释过。

    “我之前参与过一个验证贝尔不等式反例的实验,实验的结果非常完美。这就说明了贝尔定理的正确性,即一个宏观世界中的实在性和可分性不能同时共存。具体来说呢就是,如果我们的世界裏有不由对其观察产生的物理上的真实属性,假设物体可以相互分离,那就不可能使得在一个物体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同时影响到其他物体。”

    “因为原则上,任何两个曾经相互作用的对象之间是永远纠缠在引起的,其中之一的行为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以及一切与它有纠缠的对象的行为。”

    他旁边的人很快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了下去,“贝尔定理太绕了,后面的研究就像暗推断那样,有欺骗性火鸡效应,我们就跟那个想要去鸡窝裏的小孩一样,被看似好玩的火鸡引得越来越远。以及从薛定谔开始提出的近似方程展现了另一个方面,相关性壁垒,天呢,他们总是在近似,但是我们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却不能近似,只能叫做失败。”

    说到最后他甚至抱着头开始了自己的抱怨,“失败太多次了,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手和脑子了。”倒是意外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引得哄堂大笑。

    “这位同学以后可以再努力一些。”年轻的学者也为他找了补,继续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分別讲述他们自己的看法和引用的各种名词或者假说理论。

    庞黎来不及记录下这些名词,并且正好因为教室內不太流通的空气而犯困,只看清楚了黑板上出现的第三句话:意识能坍缩波函数吗?

    她率先想到了有关意识的量子理论,一个来自彭罗斯-哈莫洛夫方法,用客观约化来描述了观察者效应:“宏观叠加态会因为观察而在极小的尺度內迅速坍缩为现状”,这跟意识的形成有关。另一个来自斯塔普,提出了量子芝诺效应——观察水壶永远不会使其烧开,减弱了观察所带来的影响。

    当然到她被点起来的时候,这两部分都已经有別人说过了,她只能照本宣科读出卡西米尔猜想,“空间的量子力学真空能也许会导致两个宏观物体的吸引。”

    下课铃正好响起,那位学者比他们更快走出了教室,所以她甚至没有机会听到他对这个猜想的具体解释或者相关参考书目的推荐。

    “小庞!”旁边研究员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失神,庞黎这才将视线转向保温舱,看着裏面的志愿者——按照目前数据的稳定趋势来说,还有一到两天他就可以醒过来了。

    李融开始感觉出一股亲切来,但是残余的疼痛感还困扰着他,更多的是对脑海中记忆的回忆——已经是第三次实验了,他好像能理清楚——自己这次是个宦官。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