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料,也是一片空白。
但这个世界没有,不代表……其他世界没有……
第321章 一人世界的变化
华夏,西南,某处深埋于地底的庞大研究所内。
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冷却剂混合的独特气味,冰冷的白炽灯光将每一寸空间都照得纤毫毕现,却无法驱散那份凝滞如实质的紧张。
数十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无论老少,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于下方那座被无数粗大缆线与精密管道包裹的钢铁巨兽。
它名为“燧人”。
王振国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后的双眼倒映着那座反应堆的轮廓。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冰凉的金属边缘,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与核物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他见证过无数次理论的诞生与实验的失败,他的人生,就是由数据、公式和图纸构筑的。
所以,当那个名叫诸葛青的年轻人说要造反应堆时,他是相当不屑的。
就算这小子解开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但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
从纸面上的完美公式到一座能够稳定运行的聚变反应堆,其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王振国震惊了。
诸葛青不仅拿出了理论,更直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
王振国凭着自己几十年的经验,逐字逐句地审阅那份方案,试图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疏漏,结果却是徒劳。
那份方案的成熟与周详,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仿佛对方不是在设计,而是直接从未来某个已经建成的聚变反应堆上,将整套图纸和流程原封不动地“扒”了下来。
当然,他知道这不可能。
世界上,尚无任何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能够真正投入商业使用。
而真正让他感到世界观受到冲击的,是这个年轻人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方式。
聚变反应,需要在上亿度的高温与难以想象的超高压环境下进行。
没有任何已知的实体材料,能够长时间承受这种状态下等离子体的直接冲击。
如何约束、维持、并控制这颗人造的“太阳”,是全世界科学家都为之头疼的终极难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