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0-15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40-150(第1/15页)

    第141章 第 141 章 怎么打着仗还有空发文……

    草木灰当中含有碳酸钾, 呈较强的碱性,它融入水中后,能和卤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从颜色上来说, 它的加入能使卤水中的杂质沉底、变得澄清。从味道上来说,它也是去除成品食盐苦味的关键。

    古代人没系统学过化学, 不知道什么是酸碱、什么是离子、什么是中和反应。但这不影响他们利用草木灰。要么是把它埋在土里, 利用碳酸钾中的钾离子肥地。要么作为皂角的代替品,利用其碱性浆洗衣物。

    但用它澄清卤水?

    勤劳的古代人民还是第一次见。

    当盐矿工人看到过了一道草木灰的卤水变清澈, 就已经瞪大了眼睛。当他们看到澄清卤水被当场熬煮成盐粒, 成品盐如雪般晶莹洁白后,更是惊掉了下巴。

    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点石成金、草木灰洁食盐……顷刻间, 扶苏露的这一手一下就和种种传说并提了起来。众人看他的眼神都闪着熠熠的光。

    但扶苏并不知道, 扶苏自己正对着刚出炉的成品盐粒放闪呢!这么洁白,都够去做牙膏的广告了。东晋有“空中撒盐差可拟”用以比喻雪之洁白的逸闻。但那是王谢两家才吃得起的盐, 质量定然非比寻常。

    今天,却能在西北的盐池里量产。

    他再用手指沾了两粒, 放入舌尖, 脸立刻皱巴了一下——被咸的。但那张皱巴的白生小脸很快舒展开来, 甚至绽出笑容。因为除了咸味以外,其他譬如苦、腥等怪味近乎于无。

    也就是说,从颜色和外观上, 灵州盐和现代工业精制食盐已经没什么两样。

    而一切的功臣, 竟然就是随处可见的, 被烧焦得黢黑的草木灰。

    “果然是好个东西呀。”扶苏感慨万分地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土。碱的作用极大,但自然界中的碱性物质并不多。能低成本持有的非碳酸钾莫属。烧一把砍断麦穗后的麦秆, 用处多得数不清。

    左右试探地问道:“好东西?您说的是指……它吗?”

    他们指了指地上零散的灰点子。

    “当然了。”扶苏说:“不仅能肥地、洗衣服,还能当净化剂用……”他说了一半,看到左右的脸色大为惊诧:“你们居然不知道吗!?”

    左右:“我们……应该知道吗?”

    《求知报》上又没教?

    再看工人和其他士兵们,听了他的话也一脸茫然的模样,仿佛在听天书。

    扶苏懵然了一刻,旋即拍了拍脑袋:对哦。是他想岔了。

    古代人民有使用草木灰的历史,又不代表全天下所有百姓都会用。煤炭不也一样么?在狄青的家乡登州,每年冬天都会烧上不少。但蜂窝煤在军中推广前,好多士兵压根闻所未闻。

    但这么便宜、经济、实惠的好东西,在化工业发达之前,不应该全国推广一波吗?

    扶苏说干就干。

    当天夜里,他就在灵州的临时住处里,灯下握笔、埋头苦写。写的内容不是军报、不是家书,而是一封久违的投稿文章——《论草木灰的制法及其妙用》。

    文章中,扶苏从草木灰的性状、制法写到不同用法之上,写成了一篇完整又漂亮的科普文。他甚至还对草木灰能起作用的原理,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来。

    譬如,草木灰能浆洗衣物,扶苏虽然没有直言“碱性”两个字字,却点名了其中的内容物(即碳酸钾)和皂角有着相似的性状。不仅可以溶解脏污,还能拭去油渍等等。

    虽然并不涉及系统完整的化学知识,却足够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最后,扶苏还呼吁,虽然草木灰易得,只需要一把火,但大家可不能为了贪图它好用,盲目地砍树烧山啊。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不可竭泽而渔!

    这篇科普小短文随着军报,被日行八百里的西北好马捎回汴京城,传到官家的桌案前,只用了三天。官家还以为西北有什么紧急军情呢,撕开信封一看,愣了一阵,又笑了一声。

    “肃儿不愧是肃儿,人虽在西夏,还惦记着大宋的民生啊。”

    他感慨万千,又把文章看了两遍以后,让内侍送去给《求知报》编辑部去了。主编沈括见了天子近侍,先被被吓了一跳。再看到他袖中揣着文章,定睛一看文章署名,又被吓了一大跳。

    赵肃?不就是——太子殿下?

    沈括脱口而出道:“太子殿下不是在西夏么?”

    “您这是哪儿的话。”内侍不满道:“殿下身在关外,便不能有感而发么?”

    沈括:“……”

    “是我狭隘了,低估了殿下心胸。”

    沈括也来了兴致,想知道太子殿下人在西夏有感而发,会在文章中吐露何种豪情?是否有范公戍边时“千嶂里,长烟日落孤城闭”般的水准呢?

    据说,殿下当年四岁轻取三元,还是梅尧臣之弟子,写的文章定然不会差到哪去吧?

    看着看着,沈括的神色变了。这篇文章与他最初所想截然不同……也很难用文笔好坏来评价。它当中没有横刀立马、收取十四州的豪情,所写的竟然是谁也没注意过的土灰?

    内侍见人半晌不语,冷不丁又来一句:“怎么样?沈大人?殿下这篇文章能发表么?”

    沈括顿时一个哆嗦:“当然!”

    莫说这是太子殿下的文章了。就算是知名不具某某某,就算毫无文笔可言,他也要登、必须得登啊!这哪里是才子言志之文?分明是指点老百姓生活的宝书!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