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需要票了。
    工人同志庄民国给出的主意,“请婶子们在家里做,在自家里上工。”
    在家里上工,他们就摇身一变成收货的了,就不算这些人都挂在他们作坊名下了。
    方法就是让这些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90-100(第5/15页)
    把东西都拿回家,按做出来的个数算钱,做得多钱就多,做得少钱就少。
    要挣钱的,还会让一家人都帮忙做。
    比请人来作坊里头,效率还快些。
    他们作坊请的就负责检查质量,负责首饰的关键步骤,负责最后的拼组。
    这个法子一推出来,相邻的两个村,家里不是种田种粮食种蔬菜,就是在家里做首饰。
    退休工人老沈的再婚老板田婆子讲城里人的生活,去听的人边听边拿着首饰布料做。
    东西太多,庄炮仗两个都怕这么多压在家里销售不出去。
    陈老板说的,“我还怕不够卖的。”
    陈老板做了件大事。
    登报纸!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见。
    感谢在2021-02-03 23:57:25~2021-02-04 17:5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257192、蓝魅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94、第 94 章
    工人同志庄民国每周都要看报纸, 现在也是雷打不动的了。
    最新一期的报纸也是邮差顺便送到厂子里的,家里看的报纸都是庄民国从厂子里带回去的,一份报纸,全家都看了。
    砖窑厂忙了好几个月, 现在又闲了几天, 不忙的时候,砖窑厂的工人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堆说话。
    庄民国是让庄秋叫过去的, 庄秋坐在老板椅上, 也正在看报纸, 她当了厂长后,现在的习惯就是每天来先看报纸,看完报纸后再处理厂里的事。
    砖窑厂只有两个认字的, 庄秋除了当厂长,还要负责宣传栏, 把上头的指示传达写下来,负责做好宣传工作。
    在其他厂子里,做宣传的还有专门的岗位, 叫“宣传干事”,还有工会呢, 除了第一线的人员,光是坐办公室的文职工人都占了不少。
    他们砖窑厂小, 人也不多, 没有工会,也没有宣传干事, 这些文职的工作都是庄秋做的,她时常要跟县里、镇上的厂子打交道,之前那些厂子的人还看不上他们这个“小作坊”呢。
    对镇上、县里的厂子来说, 庄秋他们这个砖窑厂就是破落户组成,临时队伍,招的人也全是乡下的泥腿子,人家镇上县里的厂子招工,要成为工人都是要经过考核的,还要上岗去培训才能正式进厂。
    他们在村里盖两栋房子,招一群乡下的泥腿子就盖上工厂了,地方小不说,连屋都没有两间,庄秋一个“厂长”还要干工人的活,哪有半分“厂长”该有的威风,跟他们打交道的,都没几个看得上这个村里的小破厂。
    有时候提起他们红旗砖窑厂,都不喊名字的,就说,“卖砖的。”
    压根没把他们砖窑厂放到跟他们同样的级别,当成真正的厂,也不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工人,只当他们都是“打工”的。
    现在国营厂里不好过,各家生意都在缩水,庄民国他们砖窑厂反倒出货砖的数目越来越多了,整个镇上只有他们一家砖厂,现在的人有钱了,盖房的多了,反倒比前几年供货给县里盖家属楼的时候出货数目多。
    人家还以为他们砖窑厂早就该垮了呢,没了县里省城的厂子盖家属楼,撑不下去,没想到看着风光的大厂子现在被分走了不少生意,他们砖窑厂却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支摊子的多,带动了用钱来交易,衣食住行样样都不需要票据了,人们都习惯去摊子上买了,去供销社买的人少了,没生意了,供销社在厂子里进的数量自然就越来越少了,厂子里的货卖不出去,只有堆在仓库,但厂子大啊,这么多人每个月都要发工资,厂子出了不货怎么发?
    庄秋看了报纸,还跟庄民国感叹呢,“你看,连报纸上都说了,现在国营厂里到处都是在缩减的,姜家那边还想着把家里的儿女往厂子里送呢,说是进厂就是铁饭碗,吃公家粮了。”
    你要说现在厂子的效益不好,他们也听不进去,反说了,“人家厂子那可是国-家的,就算效益不好那也在那儿搁着的,反正进去了那就是捧铁饭碗的人了,以后有票有粮了。”
    效益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发工资就行。
    现在这光景,已经有好几个厂从去年开始就不招人了。
    还招人的是机械厂,印刷厂,不过一般这类厂子都是招有力气的男子。
    庄民国说:“要进去也不错,当工人了。”
    他这话不是说进去就是铁饭碗,吃公家粮了,这铁饭碗不能吃一辈子的,反正庄民国活了一辈子,他算是看出来了的,没什么能管一辈子的。
    工人刘家“双职工”呢,以后照样要下岗的,那时候厂子都倒闭了,以后都是私人开厂了,还有不少人去外边打工,去“下海”挣钱呢,国营厂没了,这些工人就是下岗工人了,果断点的,买断了工龄给自己买个社保,以后老了也有个底。
    工人同志刘大壮上辈子就是这样的,买断了工龄,给工人老母亲刘三婶买了社保,让刘三婶成了村里第一个关工资的人,可是在村里狠狠出了回风头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