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看冼观也等得无聊,随口问:“我记得实验室在负三层?为什么不直接坐胶囊电梯下去。”
冼观看了他一眼,答:“电梯外壁被藤壶爬住了,上午在清理B3段,所以暂时只能步行。怎么,你之前参观过?”
“没去过实验室里面,只从外头看见过招牌。”童昭珩说,“小学的时候来过。”
“小学?”冼观闻言多看了他一眼,顿了顿,说:“你记性很好。”
童昭珩敷衍地笑笑:“常有人这么说。”
他确实记性很好,并且不是一般化的好。他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记住生活中几乎所有细节,就算是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无关信息,俗称过目不忘,也有专家曾说他或许是超忆症。
只是比起那些“听讲看书一次就能全记住”等显而易见的好处,童昭珩从小到大的体验更多是困扰——他无法筛选、也无法控制录入什么信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一切都不由分说地涌进他脑子里,即使是那些尴尬的瞬间,再或者某些痛苦的回忆,都无法从脑中屏蔽删除。更别提信息量过大、内容过载的时候,偏头痛的老毛病还会找上门来。
w?a?n?g?阯?f?a?B?u?y?e?????????ε?n???????????????????
这件事身边很少有人知道,毕竟面对着一个能够记住你所有承诺或是无心之言的人,任谁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所以他几乎不去纠正别人记错的内容,童昭珩从很小时候就有了这个意识。
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于是童昭珩又凑近全景玻璃细看丰荣里藏了什么动物,正巧一头怪模怪样的灯笼鱼从他面前游过去。
怎么能这么难看啊,童昭珩腹诽道,弱光区就开始长得这么随便了吗?
“那个亮亮的是什么?山洞里的。”童昭珩眯起眼睛自言自语道,手掌贴到冰凉的玻璃上。
“吸血章鱼,也叫幽灵蛸。”冼观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后,“亿万年前,幽灵蛸被蛇颈龙追杀,不得不退入深海生存,从而进化出了一种特殊色素,让血液可贮藏比其他乌贼多五倍氧气。再加上它们的生物光又利于深海生存,可以吓退天敌。”
“蛇……蛇颈龙?”童昭珩迷惑道,一时间不知道冼观是不是在讲冷笑话,“这东西从侏罗纪就有了?”
“嗯,”冼观十分认真地点头,“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时候,所有大型水生爬虫类基本都灭绝了,所以它们一直苟到现在。”
童昭珩乐不可支:“你是说,这章鱼活活把天敌熬死了?”
冼观扬眉点了点头,随后退开半步,转而招呼其他人说:“希望大家走快一点,尽量少在不必要的地方停留,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还没到呢。”
童昭珩慢了半怕才意识到一件事——他每次和冼观说话的时候,耳机里并未同步传来对方的声音,难道冼观每次和他交谈时都把麦关了吗?
他奇怪地随意回头扫了一眼,却瞥见原本躲在岩石中的深红色章鱼竟然朝他直直冲了过来!速度之快,他的眼睛只来得及捕捉一道残影——几乎是一瞬间,八条触手已猛地拍在玻璃罩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童昭珩双目瞪大,吓得僵在原地,而经过一次尝试失败,章鱼八爪已迅速收拢、后退几米,再次全速冲撞过来,所有触手上尖刺瞬间竖立,口器上的一圈森然尖牙尽数张开,几乎就要刺穿玻璃吞下他的脸!
第2章 一枚胶囊
“啊啊啊!”
“唔!”
童昭珩本就站得离玻璃极近,猝不及防被迎面撞上,吓得他大叫出声,原地起飞。
但巨型水箱的高透玻璃实则光滑又结实,幽红章鱼的两番冲撞并未对其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单纯模样可怖,行迹诡异。
“怎么了?”其他人寻声回头瞧来,见童昭珩像个炸了毛的小鸡,背后还紧紧贴着面色古怪的冼观。
童昭珩指着章鱼,声音不稳,悲愤地指责道:“它……它忽然扑过来!”
赵爽纳闷了片刻,乐起来:“就这?”
“不是……”童昭珩还想解释,却见章鱼的触手缓缓垂落下去,扭了几下,又躲进了岩洞里,一副与世无争的软体类德行。
“那……小观老师,你刚才又叫什么?”班长问。
童昭珩回过头去,差点没磕在冼观下巴上,对方微微垂下睫毛,颇有些为难道:“你踩我脚了,现在还踩着。”
童昭珩简直要尴尬疯了,连连后退鞠躬加道歉。随后他又有些不舒服地拉了拉衣领,努力深呼吸几次,问:“你们觉不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儿?这里好像空气不太流通。”
闻言,冼观随手在一旁的架子上抽了本游览册子,翻开介绍道:“大家在海底呼出二氧化碳,都会通过管道输送到藻类农场,可以在这里扫码查看个人碳抵消量 。”
于是这个话茬便到此结束,童昭珩只能再度深呼吸,强迫自己不要将章鱼扑脸的画面在脑中反复播放。
他浑浑噩噩地跟着走了好一会儿,前面的人忽然停下来,童昭珩茫然抬头:“怎么了?”
“到了,”宋星月说,“你干嘛呢,梦游?”
话音刚落,一片冷白的光线便从前方投来——冼观已经打开通向B3实验区的门,一个与观光区浪漫柔和的氛围大相径庭的空间出现了。
幽蓝的光影和舒缓的音乐被抛之身后,通风换气的白噪音立刻明显了很多。研究区的风格冷峻而严肃,色调也是清一色的黑白灰——铅灰色的管道盘踞在天花板上,最大的管道直径超过两米,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显得十分压抑。雪白墙壁的下半截已因为数年的使用而蹭上不显眼的脏痕,空间内唯一的色彩便是各种路牌指示和注意事项的标识。
“哇,我还从没来过这边呢。”班长感叹道。
“这是咱们学校提前专门预约好的,”小刘说,“回去要写报告的,大家要认真听。”
因亚特兰蒂斯的双螺旋垂直结构,大面积的开阔区域都让给了观光区,科研区的道路便显得有些七扭八歪。初入的一段人行过道天花板十分低矮,冼观的头顶几乎都要擦到灯箱,几人跟着他爬过一段铁梯,步上一段漫长的下行长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