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0-83  娘娘独占帝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贵人唾弃地斜了她一眼,开口镇场道:“这又能说明什么!”

    春苕对她行了个礼:“贵人别急,这也就是娘娘不接受容华主子的梅花的缘故所在了。咱们殿里也从不熏香熏花,只熏茶叶。只因大皇子两岁那年的春天,也曾险些花粉过敏,那日娘娘若是手上不干净,但凡有一颗花粉,又怎么敢抱大皇子!”

    这事就连薛嫔都不知道,所以娘娘才不用熏香,只用茶叶,但有异味,便能第一时间发觉。所以朝云殿不会有梅花,娘娘更不可能手沾花粉。

    见大局已定,明淑妃这时才道:“惠妃娘娘,方才要断案许是不易,眼下是不是容易多了?好好严审这奴才,问问是谁收买了她,那人多半也就是牵累公主受罪之人。”

    明淑妃说得含蓄隐晦,但实际上在场诸人都已经心知肚明,既除了淑妃,便只有赵氏一个有嫌疑的人,哪里还需要再费劲拷问审察?

    况且诬告淑妃,惠妃本就有可能从中受益。

    六巧一听要严审自己,想到了宫正司那些手段,吓得头皮发麻,忙双手扒住赵贵人的裙缘:“贵人,求贵人救救奴婢!”

    她这样不打自招,赵贵人自是躲之不及:“干我什么事,你污蔑你主子不成,又来污蔑我?”

    太后将腰板一直挺,声若雷霆:“够了,赵氏,你可知罪!”

    赵贵人险些两眼一翻昏死过去,不敢再吭气,没一会儿,却又惨哭着对太后求饶不止,还不时怒骂自己身边的宫人:“你不是说红梅香气浅淡,绝不会有人发现的吗!”

    *

    此事的最后,太后下旨将赵贵人贬为了庶人,又收回了惠妃的宫权,其余则交由皇帝处置。

    旨意下达,便起驾回紫泉殿了。

    她没再让青簪跟着,青簪便慢悠悠地,一步一顿地往外走。

    早春,万物生发,草木青而不茂,宫道之上也有点点春苔,青盈盈地从缝隙里生长出来。

    身后,明淑妃的声音响起:“贵嫔留步。”

    她上前与青簪走在了齐肩的地方,两人的打扮都算得上素净,身影便与这轻嫩的春光融在一处。

    青簪这会儿见到她,忽就茅塞顿开,知道为何明淑妃头上总是极少簪饰、脸上也极少涂抹胭脂水粉了,原来不止因为不爱红妆爱戎装,更为了方便照顾大皇子,是为了不伤着儿子。

    便与她说笑道:“恭喜娘娘沉冤昭雪,这回,算是大皇子帮了她娘亲一把?”

    明淑妃沉吟了一瞬,想到近来的风起云涌,段家、外室,她消息通敏,早已得知了那位奇女子梳云本姓为程,眼前这位盈贵嫔不也姓程吗?

    枉她从前还费心探查过,原来根本没掘到最深处最关键的根须。

    太后方才都让人坐在那儿了。

    兜兜转转,似乎还是错失一步,竟没防住最该防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娘娘独占帝心》 80-83(第3/7页)

    她笑道:“其实即便不是怀暄,我也有理由为自己开脱。因为——”

    “若我当真忌惮有人与我争抢后位,头一个要忌惮的绝不该是惠妃。”

    “而是你。对不对?”——

    作者有话说:在收尾啦,最近应该都是一两天更新一次,24点更新,大家这个时候来看就可以!!一周左右就写完啦。

    第82章

    皇帝下旨令赵庶人囚居于宫中的岁寒殿,自那以后,宫里就再没有人见过赵氏。青簪道听途说,听说给岁寒殿的送的一日一餐早就断了,还有人看到赵氏的尸体被盖着白布运了出去。

    后来问起皇帝时,皇帝只说他给了赵家四个字,算是嘉奖赵家人忧国奉公的赤子之心。

    那四个字,是完璧归赵。

    青簪不知赵氏是否还活着,但想来世上绝不会再有赵停光了。

    惠妃虽未被明令禁足,蕊珠宫却自那日公堂对簿以后便闭门谢客了,除了太后偶尔想见小公主时,惠妃会领着公主去紫泉殿,其余时候都大门不迈二门不出。

    头先几日赵庶人刚被关进岁寒殿的时候,赵家人还试图联络过惠妃,自然未得回音。

    为了小公主,惠妃也算做出了她的取舍。

    二月初五,皇帝正式下旨,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共同查办段氏一案,本该在寺里祈福的段家人被押送进大牢的时候,竟是个个骨瘦如柴,蓬头跣足,也只有段老夫人稍好一些。

    寺中沙弥并未得到要令老夫人也每日做劈柴搬砖、清理旱厕的力役的命令,原本只需茹素抄经便可,是老夫人自愿承担寺院扫洒的活计,希望可以减轻罪孽。

    二月廿五,奉先帝遗诏,段若虚与其妻朱氏以欺君之罪、谋杀之罪,两罪并处,判处三年劳役,修筑帝陵,三年之后施以绞刑,准其保留全尸;朱明诚鞭刑一百,终身囚于诏狱。段朱两家其余涉案之人皆流放岭南。

    梳云则被追赠荣国夫人,位至一品,享千户食邑、并单独设立家庙。

    当年之事的真相,各道各州都张贴了皇榜,可之于寻常百姓家,其实也不过是一桩遥远的闲谈而已。

    另外,二月十五,大皇子过完生辰之后,就被送到了弘文殿读书习字,同一天,明淑妃的兄长进宫陪大皇子庆生过后,亦得到了一道旨意:圣上亲命其出任从三品盐州刺史,另加封护国大将军。

    四品升三品,虽为晋升,却是失去了掌兵之权,又被调离了京中的权力核心,而护国大将军也不过是个唬人的虚衔。

    明淑妃自然不满这道明升暗贬的旨意,当日就去太极殿请见皇帝。

    不知皇帝与淑妃说了什么,总之淑妃出来的时候,对此事就再无半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