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之言答话,求问无为而治,想起自己游学前半载的经歷,已经有贫民行事有气节,富人不骄纵,自己还能做什麽?
薛珩接上学而篇的下句,不如安居乐命,富人追求礼节,反问对方是否记得君子处在平易安然的地方也要等候自己所求宿命,实则再回应了李融说自己天资不够的言论。为政淳朴则百姓开化,为政太过精明求细就会让民生不安,引用天地自治的说法,却转而说生死有时,不如像君子之行,且做且劳,由后人评论。
李融最后结束为政为官之论,引用道德经暗指自己本心不定,所以转向下一个话题。
[4]李融引发出第二问来,修身养性,中庸之道为上者,只是中庸之难,想要问得解决之法。
薛珩应和过圣人尚觉中庸不易,讲到中和之益处,最后落实到反求诸己,也就是君子自省的论点上。
李融点明反求诸己的出处,却仍旧以天资浅薄恐怕自己偏倚正道,最后守不得至诚,更不能有所得。
薛珩则鼓励过李融有君子之风,求道一事,道从人心来,却不会违背人心去。所以不必如此忧心自己,再具体说了八字,提醒李融不要妄自菲薄也是勉励自己。
李融以大学之总论结尾,祝愿二人均能有所得。
薛珩调笑过,自己和李融总不会出现一人败国的情况,说明自己不欲为官为政,修身养性也全凭自然,入世但不言世。
李融以道家之不仁再问过,其实是勉励,顺其自然也是圣人和天地道法自然之举。
薛珩最后结尾,点明终究归于守中之道,自己与李融所走之道归宿相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