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80  修仙种地后全世界求着我卖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我认识很多人。”

    姜蘅顿时笑眯了眼:“多谢领导费心。”

    巫慧英不太自在的解释:“不用这样,也不费什么事。”

    两人意见愉快达成一致,姜蘅顺便跟她说一下明年的计划,今年年底,圈出来的地方会修路,明年这片耕地区基本都会安排上,中间会留出一些过道,鸡鸭散养从过道出去,让狗狗们将它们赶到山上玩,早出晚归,自己找虫子和草籽吃,也算是长途跋涉,这样养出来的鸡鸭肉质绝对超好。

    巫慧英听着眼睛越来越亮,还好刚刚没多嘴说,人家这不是安排得挺好的嘛?

    果树对比整个山林少是少了点,但其实挺多的,就他们村现在的劳动力,估计都干不过来。

    这边还有那么大的耕地,主要种植重点肯定就在耕地上了。

    她一个劲儿点头赞同,还主动找活干,比如各种菜苗,接下来要种的葡萄苗、明年春天要弄的草莓苗都由她负责找买家。

    还没上任,已经先给自己揽了一堆杂事。

    姜蘅觉得她真的是个好领导。

    因此在得知她下午就要走时,特意杀了只鸡,请她吃鸡肉。

    吃完饭,又先去草莓地里摘了一篮子草莓、又去摘小番茄、黄瓜、大番茄、以及十斤前阵子刚收的小麦面粉这些。

    这么好的领导,她当然得好好打好关系了。

    能直接吃的、以及可以久放的。

    这人是自驾路过这边,距离她开回去可能需要两三天,蔬菜没办法直接做了吃,不能放。

    小麦只种了半亩地,收获了四百多斤面粉,看着挺多,但其实真没多少,因为吃饭的嘴也多,姜蘅没打算卖,只是当做礼物送出去,毕竟这个未来村长一下子就把让她头秃了一上午的果树事情搞定了,接下来怎么栽种估计都不用操心,这点回礼是应该的。

    这可让巫慧英一阵受宠若惊,以及严词拒绝:“这价值太高,我花钱买吧。”

    姜蘅大方道:“在我这没卖出去,就不算钱。”

    “不用不用!我不差钱。”巫慧英坚决要求付款,“你如果要感谢我的话,让我买只鸡回去吧。”

    那鸡肉太香了!

    姜蘅露齿一笑:“行!”

    ——

    这边忙忙碌碌种地,那边民宿已经初具规模。

    赵宁家用来当民宿的房间和二楼卫生间修好了,接着就是家装进场。

    多好的东西那不至于,但花点钱装修得舒适是一定的。

    就算以后没生意,自己住也没问题。

    然后姜蘅就发现自家的兼职客服杨幸忙起来了。

    姜芃牵线,杨幸给店里拉到了这么一位客人。

    大概公司面临倒闭,杨幸老板那边给的价格十分便宜,利润压得很低,赵宁干脆将整个房子都改造了一下,并不是全屋定制,但也全都重新设计,柜子、床、桌子、椅子、书桌这些全都换了一下。

    施工人员来这边敲敲打打大半个月,将一切搞好,全村哗然。

    实在是真的很漂亮。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致,而是一种颜色统一的舒适。

    墙壁刷白了、地板铺上了、柜子和床的颜色和谐了,二楼的小客厅有了一个两座的柔软沙发、米白色毛绒绒地毯扑在地上,椭圆形ins风小茶几上放着一些茶具,一个又大又干净的窗户让户外的阳光照射进来,虽然在村子中间,但地势算是高的,一眼可以看见村子前面绵延的水泥土和那遍地的绿色。

    延展出去的阳台一边还有个秋千,坐在这看着日升日落,不考虑赚钱这些事,真的很享受。

    村民们惊叹不已,组团参观时,都给各自的孩子打视频电话夸赞。

    不过一听花了多少钱,一个个都熄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修仙种地后全世界求着我卖菜》 75-80(第6/18页)

    哪怕比市价便宜了很多,但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依旧是一大笔钱,在无法确定能回本的情况下,哪舍得?

    反正现在屋子也能住,挡风遮雨,还有电,比早些年不知道好哪去,人要知足。

    姜蘅在完工那天去看了,真的很不错。

    老实说,比她现在住的都好看很多。

    楼上有两个房间,一个小客厅,真有人过来旅游,住在这里绝对很舒心。

    羡慕了羡慕了!

    她的四合院什么时候可以开工呀!

    虽然有钱了,但这笔钱买完果树、修路大概需要二十万,估计剩不下多少,还好果树过后,也没什么大的支出,按照她的挣钱能力,冬天之前应该可以开工!

    念叨中,水稻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

    在她家之前,村子里其他几家种的水稻先一步到了收割的时候。

    刚回来时感觉村子里死气沉沉没啥人,但农作物收获时,村子里的人都莫名其妙多了似的,原本以为就种了那么一点地,实际一收割才发现数量可不少,就他们这后山一块,几家加起来都有十几亩了。

    原本在镇上和县城住的一些人也都特意跑回来,跟着家里老人一起收割,村子里小孩都多了几个,热闹起来。

    以前大家是直接将水稻铺到水泥路上晾晒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