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0-177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然后张阳舒便开始思考。

    其实巫师说的不无道理, 大安的新帝是因为内部变革才登上的皇位,而他西平有这么多的马匹和铁骑, 实在不应惧怕。

    不过大安这个国家他没办法探听情报,不知道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再加上那些新奇的商品玩意,还是让张阳舒对大安的未知充满了一丝畏惧。

    张阳舒并没有立刻就被打动,但是巫师这番话, 确实在他心中深埋了一颗种子。

    接下来, 张阳舒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军事当中,西平的铁骑训练频率频繁增加, 同时也增加了赋税。

    原本只是想将南诏纳入版图,获得南诏的纺织技术。如今张阳舒还想着趁机试探一下大安的实力。

    张阳舒与巫师的交流便日益频繁了起来, 每一次的交谈, 都无异于一种潜意识的洗脑。

    张阳舒和朝堂上下都一致认为,大安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养马。就算他们的步兵训练得再精良,也无法弥补骑兵和步兵天生的差距。

    只要细致排兵布阵, 南诏绝对毫无还手之力。

    张阳舒主打的便是一个奇袭加上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毕竟马匹的轻便程度可不是大象能比的,大象的反应速度与马也很有差距。

    张阳舒正得意畅想着他拿下南诏后,要让南诏人将他们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他们曾经最厌恶的西平人!

    只要西平人会了纺织,布匹的价格就能降下来了。

    不过张阳舒没想到的是,他派出去打算突袭南诏的队伍迟迟没有传回来好消息。

    就在他左等右等军情的时候,却等来了一个噩耗。

    他的突袭先遣部队不知道为何竟与大安起了冲突!

    张阳舒看着军情,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先不说突袭的地点与大安很是有些距离,怎么会和大安起冲突呢!

    他又往下看,才发现军情还阐明了原因。

    竟是因为南诏与大安的商道上有一大安商人正在运货,结果没想到遇到了正在潜伏的先遣部队。

    对方表示先遣部队态度十分傲慢,撞翻了他的牛车,以及牛车上的货物,还拒不道歉,更不愿意赔偿!

    大安不能看到自己的百姓受委屈,所以势必要让先遣部队向这位大安商人道歉。

    张阳舒看完以后,在原地楞了三秒。

    随后大脑开始疯狂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绝不可能像大安说的那般简单。

    但是先遣部队的行踪又怎么会让大安知道?光是将情报传回去都要许久。

    他们就算是刻意为之,也说不通啊。

    如今双方既然已经碰上了,张阳舒也只能硬着头皮和大安打。

    他不信自己的骑兵还能打输不成!-

    大安,安京。

    针对这次战况,林肆特地让礼部写了一篇关于出兵的前因后果,不发在黎县月报上,而是单独印刷,并且在下方附上了战况总结以及分析。

    百姓称呼此为军情报。

    对于这位大安商人的遭遇,百姓们深感愤怒!西平的人竟然敢这么对大安的商人。大安一定要为自己的百姓讨回公道。

    于是乎,不管食肆、茶肆,每日吃饭喝茶都要先问问今日的军情报可有出来。

    若是出来了,那便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若是能收复西平草场,那以后牛乳价格应当会便宜很多吧。”

    “那这些公共牛车也能变成公共马车了,咱们大安就不会这么缺马了!”

    “是啊,甚好甚好。”

    “我看啊,这西平我之前听说过,穷得很呢,那布贵得很呢,他们好多百姓,一件衣裳像是传家宝似的传。”

    “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的,我骗你们作甚。”

    也有聪慧些的,已在思考能在西平干些什么,寻找些什么商机。

    自大安和西平开战以后,林肆日日收到的都是好消息。

    在这个拼冷兵器的时代,□□的威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西平那边的人哪里见识过这等威力,光是原地投降的就有不少。

    大安的军队注重纪律,从不伤害平民,不踩踏田地和庄稼,再加上之前在西平一直传播的舆论,甚至还有不少人盼着西平早日归顺大安。

    这样他们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再加上大安的士兵拥有极强的个人作战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战术,不光击退了西平的先遣部队,甚至已打得西平士兵节节败退。

    一切都非常顺利。

    林肆算了算,要不了多少时日,西平就能收复回来了。

    梁年便开始与羊以冬负责官员的调动,毕竟这么大一块土地,得需要人去管理,基层也需要很多人。

    不少之前落选公务考试的人都蠢蠢欲动,觉得今年的名额定然会很多。

    更激动的还有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等着在西平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然后青云直上-

    西平今年连年征税,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突然响起的战火,更让百姓惶恐不安。从前只是食物不够吃,但是若是有战乱,那便是能不能保得住性命的事情了。

    这时,便有一些人出来安抚百姓的情绪,说起大安的好处,说只要做了大安的百姓,便再也不用饿肚子,布的价格也不会那么高,到时人人都穿得起新衣服。自家孩子还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