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十八章
李融便也笑着应下薛珩这番话,“拙之所愿,亦我所愿,或以后不能年年相见,也总不会忘记书信往来,也算岁岁忆今朝。”
薛珩提起壶又重新斟满茶盏,窗外的风吹着些雪花从窗边落下,很快就化在地上铺着的木板上。李融饮得比刚才慢上许多,一口一口品着温热的酒。
他渐渐习惯了余味的苦涩,于是觉出其中绵长,入喉之时的灼烈更似扯着隐而未发的豪情。薛珩开口缓缓讲着近日在长安城中的见闻,娓娓复述茶楼中说书人新编的故事,又讲往年在临沂遇雪的趣事。
李融静在一旁听着薛珩不紧不慢的声音,拎起酒壶为自己重新倒上一盏酒继续饮着。即使在庐州,他便只在家宴上喝些阿娘酿好的果酒,酸甜的酒液远没有那麽醉人,往往顾及礼数只抿上一小盅。
北地的风常年囚着冬日的城,北地的雪封着归客来往的路,北地的酒也远比他所想的醉人。
李融曲指撑住头,宽大的袖摆落在桌上,想过大抵是方才久站在雪中不胜寒意所以才如此恍惚。他盯着薛珩一盏接着一盏慢饮过茶盏中的酒,耳边响起的声音渐渐远了,只辨认得出词句,长安……临沂……旧事,再听见的便只有薛珩如往日一般的朗笑。
他跟着莞尔,指过薛珩直言,“怕是方才妄言,竟是拙之先醉了。”自己则觉出暖炉熏热,轻扯过交领看炭火燃得愈旺,这次他听清楚了些,对坐似是看不清薛珩的面容只闻其声。
“我自然醒着,拙之没醉,是子衢不胜北地烈酒。”李融愣怔一瞬,听出其中揶揄,想站起以示自己清白,“醉与不醉,拙之自证可算不上数。”
他指尖扶过桌案意图将自己撑起,正想再辩是薛拙之先醉了酒,不想是自己踉跄。李融方觉出大抵是自己醉中失言,薛珩起身先搀过他。
迟来的酒意在面上晕出薄红,李融比方才更昏沉过,却不再出声恐怕自己再度失语,不知酒后要惹出多少笑话。薛珩并不强求对饮而尽,将李融扶上榻,脱去鞋袜替他拢好棉被。
李融躺在榻上合眼也慢慢昏沉着睡过去,还剩下的大半坛酒都任薛珩喝了干净,却不知薛拙之何时走出了房门,只觉炉內的炭火似乎比方才烧得更暖。
未掩住的窗边还堆着雪,北风在夜半又恢复了往日气力般呼啸而过,今夜的月被云层遮盖严实,城中的灯火映着雪地的白依旧静寂。
李融再醒来的时候,窗外却已经恢复了往日长安城中惯有的嘈杂声了。醉意在一夜酣眠中散了个干净,不过他倒记不清醉酒之后同薛珩说过什麽话,自然也记不清薛珩对着他讲了什麽,只是想到自己反指着对方说拙之先醉的场景,不禁摇头失笑,今日怕是无顏主动去见薛珩了。
他有些忘记昨夜是怎麽睡过去的,只当是自己踉跄着躺回榻上合被而眠。燃了一夜的炭火只余下微弱的暖意,李融添进新炭等火重新烧起来。大氅上沾着的雪水已经被完全烤干了,他系好绳结走至窗前望着外面。
指尖自然搭上经过一夜后快凝成冰的雪,冰凉的触感自是新奇,却依旧不忍破坏一般收手。长街上的商贩摆在屋檐前,都有意避开了滴水的屋檐边处,清晨往来的行人多披着不同样式的大氅闲逛,小二的吆喝声依旧响亮,
低洼处的雪快积到膝旁,店家大多都趁着铺子裏客人不多的时候招呼伙计铲开厚厚的积雪。李融也不知窗外的雪何时停下了,昨夜铺满长街的白留下了人群走动的驳杂的脚印,凝成冰的水很快在城內的热闹之下渐渐化成水。
苏肆敲开门走进来,“公子醒得刚好,我方才才逛过城裏,趁着下雪好多铺子都支上了暖炉,顺便卖的烧肉。”他拆开油纸,肉的焦香混着炭火的烟味一起飘在屋內。李融去叫伙计重新上了一套茶具先将昨夜临时装酒的茶盏收拾到一边去了。
苏肆正取筷递给自家公子便听得吩咐,“给拙之也送一些过去吧,你去。”按照习惯跑腿的事情也该交给自己来,虽然不明白李融今天为何多加了半句,苏肆还是依言分出来一份端进对侧厢房中。
李融则静坐在一旁,等伙计换了套茶具斟满茶盏。“薛公子还没有醒,不过屋子裏能闻到一股酒气,我把肉放在桌旁靠暖炉那边,薛公子醒来一眼就应该能看到。”苏肆回来得极快,坐在桌旁取筷尝着烧肉。
李融轻点过头,自己也夹筷片好的肉尝过,还温热的肉带了些许辛咸。他抿了口热茶润嗓,和苏肆继续分食过。
一连几日,屋內的暖炉几乎没有熄灭的时候。大雪好像只留在那夜,长街深巷中积着的雪都凝成了冰,总有孩童在旁嬉戏玩闹,路面却总是湿滑的。
李融一直没有舍得关上窗,不过这日清晨起来的时候,窗边攒着的冰也都化成了水。天上的云也只有薄薄一层,放晴的长安比往日甚至要更热闹一些。快至岁末,店家已提前在门上挂好了桃符,进出客栈时抬眼便能看到。
算过时日,他们在长安也快待了半月。往年这时,阿父也快忙完了铺中生意,采买过岁末要用的吃食便准备闭门。阿娘惯常会亲进庖厨做些庐州特色的菜式。只是今岁离家,不知家中是否一切俱安。
长安的月浑圆地悬在空中,他们从庐州一路走过江南,再至临沂,最后直往长安。李融想,自己游学之途好像已尽大半,唯有蜀地还未去过。在外远游,守岁之俗在何地倒无分別。恰巧长安城外的大雪也都在放晴后化成了水,路途畅通,商旅来往不断。
他和苏肆讲过自己打算,又去问薛珩岁末是否愿意继续和他同游至蜀地去看一遭。薛珩笑道自己清闲,便算应下此事。
他们约定在翌日落日时分出城赶路,长安离蜀地也不过两日路途。李融掩上窗躺在榻上,自雪化之后屋內的暖炉便只有夜间才燃起了。炭火熏着的暖意让人昏沉着,他闭上眼想着在长安待的最后一夜。
街上亮起的灯透过窗纸洒进厢房內,人群仍旧熙攘着,北风也没有停下呼啸。仔细想来,自己也在长安待了半月有余。身处长安,所感受到的便是其作都城的繁华与安乐。这种安乐又跟江南的安寧不完全相通,夜裏灯火通明,城中往来有各地的商旅以及游歷的学子。他们醉于长安的繁华,醉于长安的安乐,也醉于在夜裏的黄粱一梦。
李融这样想着,觉得自己终会辜负阿父所望。他醉于长安今岁的第一场大雪,醉于暖炉煮热的温酒,但是却怯于在这样的地方遍寻功成名就的门路。紧闭的红门,奢侈的车马连带门前安静往来的人,他不羡眷住在府邸的高官。
游学半载,他对自己所要走的道大抵已是了然。李融发出轻声的嘆息,或有机会,至多能治上一县,再多便是徒增惆悵。他承不住一双双浑浊的眼目,他也不愿再反复辩驳仓中有粮无粮一事。
他只是不想在夜裏辗转时,时常想到所治之地上的每一件琐事或是要事,也不想在梦中困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