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7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鸿胪寺卿一边忙不迭地请罪,一边想道。

    过了一会儿,官家的声音才在他头上响起。

    “罢了,鸿胪寺中人玩忽职守,随意处置贡品,此乃大过也。但又偶然发现了成王梦中所见之仙草,与国与社稷又是大功一件。功过两相抵消,便……赏寺中各级官吏三月俸禄吧。”

    鸿胪寺卿猛地抬头,似是不可置信,旋即便是一阵狂喜——官家到底还是宽恕了他们鸿胪寺一回啊!三个月的俸禄,虽然不是大功,但也足以让他们一整年在其他官衙面前耀武扬威。

    方才的告罪之词立马变成了一连串的谢主隆恩。其变脸速度之快,令扶苏看了都直咋舌。

    他百无聊赖,用一根手指戳弄着棉花的叶子,上面泛着一层绒毛,对眼前的一幕兴致缺缺。鸿胪寺官员的命运如何他并不关心,只要棉花能够安然落地推广。官家也真是的,干嘛让他来看这个啊……

    ……嗯?

    不会吧???

    扶苏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看向官家和鸿胪寺卿的眼神突然变得奇怪了起来。

    官家似乎没注意到儿子异样的目光:“肃儿,你说,这株仙草该如何处理?”

    “当然是派人精心养护起来,等它顺利开花结果之后收集种子,下一季再播种下去。种子收得多了,就前往全国各地试点,看看哪里的气候最适合种植……”

    没记错的话,在后代,除了新疆是棉花的最主要产区外,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都有种植区?

    可惜呀,西夏明明是气候最合适的产区,但现在还不是他们大宋的领土。

    “对了,还有织布的问题,得找有经验的绣娘……等等,官家,这方面我自有打算!”

    扶苏信誓旦旦地保证起来:“这方面,官家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就在刚才,他想到了相国寺中的三娘她们。不是刚拜托他寻一份活计么?这不就来了么?

    三娘和阿菩都有充足的刺绣经验。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社会关系简单,几乎只和扶苏相熟。就像那张干货满满的十六州地图一样,扶苏想在里面做什么手脚,都不容易露馅。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扶苏突然十分严肃地板起脸,但配着他稚气满满的糯团儿脸,怎么瞧怎么可爱。

    “官家,决不能让棉花落入辽夏的手中。”

    官家也一瞬间蹙起眉头。

    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肃儿,你说得对。”

    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北方之汉民们也深受雪害,但一旦让他们穿上棉花做的衣服,生活水平提高后,他们反而会变成戕害大宋的力量。这并非他们的本意,而是国与国之间形势如此。

    那就先独善其身吧。

    官家虽素有仁名,却并非一个迂腐之人,当即便下令让皇城司派人严加看守鸿胪寺的官田。又命鸿胪寺官员们不可随意走漏风声。

    “是,是,臣遵旨。定让寺中人皆守口如瓶。”

    棉花也看过确认了,后续安排也发布了,官家也没有久留的意思,牵住扶苏的小手就要走。鸿胪寺卿刚要松一口气,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就看到成王殿下挣脱了官家的小手,“噔噔”地向他跑来。

    鸿胪寺卿一口气又提到了底——

    这位小祖宗又有什么事?

    方才他看得分明,虽然他拍成王殿下的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但是关于仙草的处置,成王殿下说什么官家就信什么,他的建议也全部照做。成王殿下声称自己有主意,官家就点点头,果真没细问。

    这是何等的宠爱?何等的信任?

    眼见人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他当然更不敢怠慢。

    “这位大人,我还有一件事想拜托你。刚才我说的那几种作物,倘若有线索的话,一定要帮我留意一下啊!”

    扶苏怕人不信,还特意强调了一遍。

    “是真的有,不是我信口胡说!”

    虽然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理论上还远在美洲,但是棉花都提前出现了,万一呢!

    留意一下总是不亏的。

    鸿胪寺卿欲哭无泪:“是……”

    他今天,不,等下就去之前的贡品堆里扒拉扒拉,看看还有什么漏网之鱼没。

    一直到回宫的路上,扶苏还沉吟着,心中不断回味着鸿胪寺卿的表情。

    “我有那么吓人吗?”他仰着头,一脸无辜。

    官家偏过头,忍俊不禁,勉力绷住了面皮——他早就发现了,肃儿时常对自己有种错乱的认知。譬如说,板起脸就以为自己足够严肃。背着手装大人的时候果真以为自己是大人。实际上,配上他白乎乎、糯生生的脸,哪里还有一星半点的说服力?

    “咳,或许如此吧。”

    他不忍打破儿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转移了话题:“今日之鸿胪寺卿,肃儿见了,有何感想?”

    有何感想?

    欣赏他滑稽的变脸吗?

    扶苏眯了眯眼睛,其实他早就想问了:“官家,你是不是故意让我看到的呀?”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官家明明可以派人把棉花取一小节样本来,让他辨认就好了。却和自己亲自去了趟鸿胪寺,白听了一顿不尴不尬的吹捧。

    要知道,扶苏之前见过的大宋臣子,可都是晏殊、富弼、宋祁那种级别的治世名臣的诶。堪称“巧言令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