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339  被夺舍成妾,我反手抢系统逆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话中,构想出了天下女子坐于书院中齐声诵读,与男子一起共同步入贡院科考的盛况。

    要想达成心中之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她如今能在勤政殿中,听得另外两个女子,说出这样一番话,长久以来一直充斥在她心头的孤寂感突然消退了些许。

    赵雅贤隔空看着她唇角的笑意和目光中的灼热,一股怨毒的烦闷刹那间涌上胸口,她咬住槽牙,僵硬着下颌,面无表情地移开了目光。

    杜欣欣则在林若初的脑袋里“蹦迪”。

    “蹦迪”这个词是女鬼教的,意为“因高兴之事胡乱蹦跳”。

    林若初觉得非常形象好用。

    杜欣欣不仅蹦迪,还连连惊叫:

    【小陈说得好!真是太帅了!】

    女鬼略有攀比之心:

    【我怎么觉得张静婉逻辑条理更清晰。】

    杜欣欣立刻道:

    【小陈情真意切更全面。】

    林若初笑着听,总觉得这场面有几分滑稽,她们夸奖的可是曾经将她们二人恨之入骨的人。

    不过当沟壑被填平,所有人都不再被迫押入无解的战场,才是本心流露之时。

    她看着张静婉,觉得她此刻的脊梁挺得比过去任何一刻都要直,眼中的渴望也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陈瑜画之后,其余几位考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两人的观点两相结合,基本已经将这整道题目所涉及到的问题全部涵盖。

    想要再提出新观点已然十分困难了。

    崔絮华思考了下,便找到了新的答题方向——在张、陈两人观点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详细描述为女子“扶弱并进”的书院应当如何设立,所教授的内容体系怎样设置才能“扶”得更平稳,“补”得更快。

    她的回答也给了赵清梧灵感。

    赵清梧紧随其后又补充了关于张静婉所说的“同考同试同任免”的观点中,“武试”部分的不足。

    太常寺少卿夫人郑玉淮则格外细致地补充了关于已经婚育的女子,想要入书院考女官,有怎样的困

    难。

    “男子常道先成家而后立业,此言应当也可应于女子之身,一家之族,若男女共进,男人身上的担子也可减轻,家族可更安稳,于大周贡献也可更多。”

    林若初听着,再次为郑玉淮的智慧感到惊叹。

    她想要为已婚配为人妻的女子争一个能入书院读书、能入贡院考试的机会,但没有明说,而是迂回地去讲了后宅夫人若能为官考取功名,自己的夫君身上的担子便可以减轻。

    整个家族都能享受荣光,齐头并进。

    这样的话落在整个大殿所有站在高位审视她们的男官身上,便不那么刺耳,反而如涓涓溪流,无形中沁入人心。

    林若初默默观察,两院一部中的不少官员都暗自点了点头。

    其中有年轻者,也有年老者。

    年轻者想象自己妻子入朝,家中收益不仅可以增倍,官场上也多了位与自己绝对一心的人。

    自己能力在此,仕途无法再进,若自己夫人能得机缘,往上走两步,岂不是整个家族都能跟着再进一步?

    而年老者,则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儿子成器者,若女儿能与儿子一般,那便是双倍荣光,双喜临门。

    儿子不成器者,也能多一个选择,不必过继子侄,只需拿出鞭策儿子的半辈之力去培养女儿,说不定就可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到时再让她提携家中兄弟,岂不妙哉?

    郑玉淮这简简单单的一句,将其中利益抽丝剥茧,于无形中挑动人心,实在是高明。

    她已然跳出了答题的目的,是真切地想为此事出一份力。

    包括李瑟兮在内,听懂其中深意的女子,都不由地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敬重之心溢于言表。

    第322章 议事的资格

    上一章后面又补充了两千字,剧情接不上的宝子可以回去看一下,这两天实在有事耽误了,忙完就会恢复常态的,QwQ,谢谢大家的体谅和支持,谢谢大家的追更

    ——————

    郑玉淮之后,其余数十考生的回答就没有太多出彩之处了。

    基本都是在几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林若初格外留心听了听吴敏敏的回答,中规中矩,基本是对张静婉和陈瑜画两人答案的总结,没有增加太多个人的想法。

    言语之中有些磕绊和羞怯,大概是因为年纪最小,不仅没出入过皇宫,人多的宴席参加的也少,骤然之间被这么多双眼睛注视,心中惶恐,影响发挥了。

    不然,以她的生平经历,应当是最知道贫苦出身的女子读书的不易的,若能顺着郑怀玉的思路,从自己的出身去答这道题目,必定能拿到高分。

    可惜了。

    林若初为她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与女鬼一起在心中暗暗地为她鼓劲,希望她能克服心中的紧张,在第二轮题目中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所有人都答完后,贺从文退到后面,与林思齐、黄立、叶疏辰几人一起在折子上写下各自对此轮考生的评判与分数。

    半刻之后,代表吏部的黄立上前出题。

    贺从文是从官职框架的角度出题,黄立的题目则更加务实:

    “若十三乡突逢水灾,钦差领命督办赈灾,因见流民无数,便私自动用官粮接济灾民,若你执掌吏部考功司,当如何议处此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