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66  (历史同人)在西汉庖厨养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子。”

    胫衣只有两条裤腿,是套在小腿上的。

    “还是做带裆的好。”

    那胫衣虽省料子,时下也多有这样穿的,但想想寒冬北风一刮,风全往腿里灌了,况且还有卫生和安全隐私问题,于是仍和秋衣一样,都做成严严实实的带档绵绔,费不多少布料,要妥帖很多。

    吕媪则声道:“多好的料子,你是一点也不俭省着。”

    “对了,大母得提醒你,再过几天,就是小雪了,这天儿一下就冷了,家里的冬被少不的,

    我看你家还是光板床,就一张草席子,这被褥可得预备起来。”

    这话季胥记在心上,置办冬日的被褥,是下一件头等大事。

    说起来,这些天生意还行,近来受盛昌里追捧的,是角子。

    垂髫小儿口中都能背上三两句《角赋》。

    “色如皎月,软美如绵……”

    “季角子!给我来一份毛公作赋称赞的角子!”

    季胥近来在乡民口中也换了称号,变成季角子了。

    她做肉馅、素馅的两类角子,用面粉擀出来的面皮儿,季凤都学会了擀皮,为方便买卖,做的是蒸角。

    庄蕙娘也在乡市改成了卖角子这项,这是新鲜罕物,近日她那头能有五十钱的成交额,她也不胜喜幸,按三成利算,一日能挣个十五钱了。

    季胥这角子,按份卖,一份有八个,肉馅五钱一份,素馅三钱一份,卖的火热。

    “我也要!我也要!”

    “我要拣一份素角子!”

    买完角子的,吟着《角赋》,乐呵呵向家去了。

    “皮蛋呢?听说白夫人还将此做礼赠与毛公,季角子,从前有一日见你在这卖过皮蛋的,就是那黑黢黢的,像沤坏了似的模样,怎的连日都不卖了?”

    “对啊,毛公都能笑纳,咱们也想买来尝尝哪。”

    “怎么不卖了?我正悔呢,当初你用签子串了一块要给我尝尝味,我怕吃了拉痢疾,没敢尝,如今可悔呢。”

    说起皮蛋,和王典计的半月为限,至这日方过去一半,每日开罐的五十个皮蛋,俱是事先送至窑场那了,照约定,这头自然是不能卖的。

    季胥便安抚道:“这制好的皮蛋,俱被甘家买走了,至多再有八日,我便做了来卖!”

    “好好,可得先紧着我们盛昌里的老主顾!”

    “一定一定。”

    这日荤、素角子,各卖了二十份,收了一百六十钱,加上庄蕙娘那头的七成,有三十五钱。

    但每日的花销和成本是必有的,譬如皮蛋的,既然有甘家打出去的名声,她自然同往日一般买鸭蛋做了来卖,只这皮蛋要封存二十日才能开罐,所以得提前做出来。

    每日仍旧买五十个,成本是五十钱;陶罐倒不必再买了,先前给王典计送了数日皮蛋,已有腾出来的罐子;石灰要上药肆买,药用之物价钱不便宜,做一次要二十钱的量。

    另有买肉的三十钱,买蔬菜做素馅的十钱,刨除这些出项,还能攒个八十五钱。

    如此连续了五日,加上先前盖完房后头三日卖蒸饼攒的,手里总着攒下个六百钱。

    这会子她刚做完姊妹仨的冬衣,听的吕媪说小雪日将要降温,盘算下一步做冬被。

    想了想,六百钱,是家里头所有的钱,甘家给的绵已经在冬衣上用完了,若是上外头买绵的话,百钱一斤,能买六斤。

    既要做冬被,又要做褥子,自然不够的,少说要十三斤。

    吕媪见她捻着针合计,似有难色,因道:

    “绵的要是暂时置办不起,买些芦絮来做,

    那个不贵,十个钱就能买上三斤,塞厚些,捱一捱,到底还过的去。”

    她家便是塞的芦絮,像那些养蚕大户倒还能留出些丝绵给自家做絮,寻常人家未曾种桑养蚕,哪里有那些钱来置办绵的。

    季胥点了点头,若攒不齐钱,便这么办。

    她上辈子虽没睡过芦花被,但听过春秋时期鞭打芦花的故事,这芦絮塞的并不抵寒,况且如今脑里也深深刻有小时候在芦衾里冻的骨头疼的记忆,妹妹们想必也都是受过冻的。

    因此更多还是想要攒钱做绵的。

    “角子,色如皎月,软美如绵的角子欸——”

    乡市里,

    庄蕙娘乍一听这耳熟的叫卖,心下疑惑,待循声一瞧,原是卖粔籹的妇人,她如今也不单单卖粔籹了,还有些形似月牙的角子,和庄蕙娘篮子里的模样大差不差。

    不过那马粔籹的手法生疏,压出来的褶子没那么美观,但她创造了一种新吃法——煎角子。

    因着她的粔籹便是秫米粉团搦成一圈圈的细丝,用膏油煎之,她见庄蕙娘这些日子的角子卖的红火,便也买了来琢磨,夜里又想着,既然粔籹能煎,那同为面食的角子不也可以?

    试了试,便追着这股正劲的风头,立时搬来乡市叫卖了。

    “角子——煎角子,酥香味美的煎角子——”

    有那新奇的,闻言凑过去,一时撂开庄蕙娘这头,向来好脾气的庄蕙娘,也不禁有些气闷,但也无法。

    这东西既然在乡市卖,就不可避免有相仿的出现。从前那白玉蒸饼也有人叫着来卖,不过先后都做不出那松软回弹,俱是硬邦邦的,一直没有仿胜的。

    这角子,皮子并非如蒸饼蓬软,想必能仿做出来的便多些。

    盛昌里,也出现了各人串走,叫卖角子的身影。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