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0-75  1992 矿场家属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我给街坊邻居做做发型还行,你们时尚圈的事……”

    “你绝对可以!”孙薇抱着王兰的手臂撒娇,“记得你以前总说,最美的发型是让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这次拍摄就在矿区,你最了解这里的气质。”

    王兰又道:“可我店里……”

    正在敷面膜的单言立刻坐起身来:“店里交给我,接电话、安排预约都没问题。”

    姜禾和秦思也点头:“我们仨帮你看着店,放心去吧。”

    王兰看着姐妹们热切的目光,终于点头。

    二十分钟后,王兰跟着孙薇赶到拍摄现场。

    苏晴正站在一处煤堆前,双臂环抱,即使背对着,也能感受到她周身散发的低气压。

    她身上剪裁利落的工装与矿区的粗粝气质本是绝配,偏偏那头过于精致的发型,像是硬生生从时尚杂志里抠出来贴上去的,与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

    孙薇深吸一口气,领着王兰走近,语气放得格外轻缓:“苏小姐,这位是王兰老师,请她来看看造型,可以吗?”

    王兰立刻伸出手:“苏小姐。”

    苏晴闻声转头,目光在王兰身上快速扫过,并未理会那只悬在半空的手:“换人了?这次确定能靠谱吗?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无谓的尝试上。”

    王兰没有因这尖锐的欢迎词而退缩,她平静地收回手,唇角微扬:“苏小姐,我们以效果说话。”

    她不再多言,转向孙薇:“我需要一些东西,一点点这里的红土,还有……”

    她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团废弃的电线上:“帮我剪一小段那个铜丝。”

    孙薇立刻吩咐助理去弄,工具很快备齐。

    王兰走到苏晴身后,无视对方带着些许不耐的目光,开始了她的创作。

    她用指尖代替梳子,插入苏晴的头发,从发根开始,轻柔地将头发抓松、打乱,让碎发恣意地垂落在苏晴的颈侧、鬓边和额前。

    她又将碾碎的红土粉末小心地点染在几缕发梢和头发外层,让那暗沉的红色若隐若现。

    接着,她拿起那截刚刚剥出的铜丝,缠绕在发髻根部。

    当王兰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向后退开,整个拍摄现场陷入奇异的寂静。

    那些精心打理过的碎发,在风中仿佛拥有生命般自然摇曳。

    发上的红土让层次更加丰富。铜丝在发间若隐若现,与工装的金属扣环遥相呼应。

    这个发型不仅完美衬托出苏晴优越的骨相,更将她的气质彻底重塑,在柔美中平添了几分不羁的野性。

    助手适时递上镜子。

    苏晴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从最初的不屑到惊讶又到惊喜。

    她微微侧过头,整个人的姿态自然而然地松弛下来,与身后的煤堆和锈轨浑然一体。

    “太棒了。”摄影师第一个激动地喊出声,相机快门声立刻变得密集起来,“就是这样,就是这种故事感。”

    拍摄顺利进行,孙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到王兰身边,感激道:“多亏你了,兰姐。”

    拍摄结束后不久,这组照片便作为杂志的封面及内页重磅发布,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70-75(第3/7页)

    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天啊!苏晴真是又美又飒!”

    “这发型是谁做的?太有感觉了!简直是点睛之笔!”

    “这种带着生命力的粗糙感太高级了!”

    赞誉纷至沓来,而处于话题中心的苏晴,感受最为深切。

    几天后,王兰接到了苏晴的电话。

    这次,她的声音温和了许多:“王兰老师吗?我是苏晴。通过孙薇要到了您的联系方式,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苏小姐,你好。”王兰语气依旧平和。

    “杂志封面您看到了吗?反响非常好。”苏晴兴奋道,“我冒昧联系您,是想询问您是否愿意与我进行长期合作?我接下来的几个项目,包括一部电影的角色定妆,都非常需要您这样独具慧眼的造型指导。”

    就在王兰初次涉足影视造型领域,着手打理第一个项目时,姚晟楠正屏息凝神,站在“林李杯”舞蹈大赛的后台。

    “下一位,姚晟楠,参赛作品《追风》。”报幕声落下,姚晟楠迈步走上舞台。

    空灵而略带苍凉的音乐响起,姚晟楠的身影随之舞动。

    他的起势是一个极缓的控腿,身体如风中细柳般微微颤动,随即力道迸发,一连串的大跳和旋转如疾风过境,充满野性与不羁。

    他的表情、肢体与情感彻底交融。

    每一个延伸,每一次凝顿,都不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内在风暴的外化。

    在一组令人屏息的高难度连续挥鞭转后,姚晟楠的动作渐渐收束,最终以一个缓慢下沉的姿势结束,就像风终于力竭,消散于无声,只余满地寂寥。

    评委席上的导师们难掩欣赏 ,毫无疑问的,姚晟楠拿到了金奖。

    而在观众席的角落,一位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人静静地把台上的每一个表演尽收眼底。

    这个男人,正是国内以拍摄文艺片见长并屡获国际奖项的著名导演,郑寻。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