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黄袍加身日,溃兵叩门时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耕地面积决定了经济发展丶人口数量,福建特殊的地貌导致其经济丶人口都不突出。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经针对福建做出过一番评论:「如果据闽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可以说是对福建一个很好的总结。

    方腊在东南这里混了这麽久,对于福建的情况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听吕将让他撤到福建去,方腊以为吕将这是在坑他。

    殊不知,吕将有他自己的考量。

    福建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秦汉时期,是陆路最难以到达的地方之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全境就只有海船可以到达的福州,是中央政权控制的飞地。

    秦汉以后,福建地区的陆上攻守,常常以西北处的武夷山为战场。

    而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关口,即杉关丶分水关和仙霞关。

    此三关一锁,外人从陆地上就很难进入福建。

    如果方腊义军能得到福建,到了事不可为时,方腊他们就可以割据福建,大力发展水军。

    这样的话,一来自保,二来可以切断赵宋王朝的海上贸易断了赵宋王朝的经济命脉。

    关键,吕将又没说,方腊义军占了福建,就放弃其它地盘。

    只要有了福建,方腊义军就是进可攻丶退可守,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的战略纵深。

    设想一下,假如宋军南下,方腊义军真是不敌,那麽方腊完全可以先率领方腊义军退到福建据险而守,然后再慢慢收复失地。

    两浙地区,除了北面的长江以外,几乎无险可守,只要方腊义军占据了福建,宋军除非在两浙地区一直保持绝对的兵力优势,否则肯定守不住两浙地区。

    换一种说法,只要福建这一片在方腊义军的手中,赵宋王朝就算收复两浙地区也没有用,因为早晚还得被方腊义军把两浙地区给抢过来。

    而且,福建泉州可是东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从泉州出发经广州,抵达占城丶真腊丶渤泥丶闍婆丶三佛齐,再向西可达天竺丶大食等地。

    用赵俣他们前世的地理名称来说就是,从泉州可以直接坐船去中东国家,鉴于中东国家与欧洲的地理关系,也可以说,从泉州甚至能去欧洲。

    历史上的赵构就说过一句最客观的话:「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只要方腊义军能占据福建,封锁台湾海峡,还愁没钱?

    养军丶打仗什麽的,向来是最费钱的。

    方腊义军也不能一直靠抢劫来过日子不是?

    这麽一看,福建虽然不是一块龙兴之地,但还是很适合方腊义军发展壮大的。

    当然,这也是基于目前的形势,吕将给出的最有利于方腊义军的建议。

    再说,吕将又不是让方腊义军一直退守福建,他只是让方腊义军暂时借着福建的地利先坚守一段时间,省得被宋军给剿灭了。

    先生存,再发展嘛。

    只不过方腊根本不想离开杭州这个两浙路的首府,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他的龙兴之地」。

    所以,方腊根本就没去了解福建,就说:「闽地如何能济事,胡闹!」

    不等吕将解释,着急说别的事的方腊,就把吕将的建议给否定了,他说:「占据杭州,胜过打下十州,百姓见我等攻占杭州,必竞相揭竿而起响应,若丢杭州,起义之势受阻,我等安有活路可走?」

    说到这里,方腊还想显得他识人才丶重人才,又转过头去对吕将说:「守住杭州确不易也,然为我等起义大业,岂可因难而退?我视杭州为心腹之地,乃义军之根本所在。昔日高祖据关中而霸天下,光武凭河内而定乾坤,皆因根本之地稳固,方能图谋四方。我虽不才,亦欲效仿先贤,以杭州为基,辐射四方,成就不朽之业。」

    吕将闻言,心中暗自叹息,却也知晓方腊心意已决,难以撼动。他深知,方腊对于杭州的情结,不仅源于他视此地乃起义之根基,更因杭州繁华富庶,人文荟萃,实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战略上的偏执,往往会导致战术上的失误,吕将不禁为方腊义军的未来感到担忧。

    方腊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方肥。

    方肥会意,说道:「依我看,名不正则言不顺,他等之所以不听十三命令,皆因我未改朝换代,若十三荣登大宝,给他等王侯将相封赏,他等必会率大军前来领赏,待我集结百万大军,宋军丶宋江何足挂齿?」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方腊这是想当皇帝。

    当初,他们之所以没打反旗,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受招安有幻想。

    可是,现在看来,朝廷似乎没有招安他们的意思。

    不仅如此,朝廷还摆出来了一副要剿灭他们的架势。

    如果真是如此,他们反不反,其实已经没区别了。

    不。

    应该说,他们要是明确高举反旗,能起到鼓舞士气丶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天下百姓知晓他们的决心,从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他们的行列。

    再者,他们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干起义,为的还不是功名利禄,不然谁干这九死一生的买卖?

    所以,对于方腊想当皇帝,很多人是支持的。

    不过,像包康丶陈箍桶丶吕将这样的聪明人觉得,方腊这是在自掘坟墓。

    他们很清楚,赵俣之所以没有现在招安方腊,是因为方腊搞出来的烂摊子实在太大了,一百多万方腊义军,这朝廷怎麽可能养得起?

    因此,就算赵俣要招安方腊,也得等到方腊义军和宋江义军包括宋军互耗得差不多了。

    不然,本就冗军的赵宋王朝,肯定得背负上更沉重的负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