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0-8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1/15页)

    第71章 第 71 章 狄青,我只能帮你到这儿……

    侬智高?

    听见梅尧臣的话, 扶苏愣了片刻,总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在那里见过。仁宗朝好像确实发生过这么一次叛乱。但跟别的朝代一样,西南边境不安分乃是家常便饭, 凭什么这个人就搞特殊, 有能力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一鳞半爪呢?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突然叛乱了?很严重吗?”他问道。

    梅尧臣说道:“哪里有什么好端端在?他们何时安分过了?”

    在后世,云南省也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北宋时期, 这里更分布着占城、大理、交趾等诸多小国。

    自历史上看去, 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便表面拜服纳贡。一旦中央力量衰微,无力羁縻经略之时, 他们又会变得高度自治, 拒绝中原王朝的力量干涉插手。

    在梅尧臣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原儒士眼里,边陲的小国们便是块扎手的山芋, 既难拿也难放。但偏偏为了自古以来“怀柔远人”“居于北辰而众星拱月”的政治正确, 不得已分出精力妥善处置。

    但在扶苏眼里,可大有不同。

    别忘了, 他的棉花种子就是从这几个小国的贡品当中抖落出来的。更别提西南那片丰富的物产,光是水果就有数十种之多, 如果移植到中原地区……别人暂且不说, 苏轼这小子肯定有口福了。

    但扶苏还是没有找到这一战在他心里留痕的原因, 又细细问起了前因后果。当得知本地造反连下数县,甚至杀害了一位知州、侬智高本人称帝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这下子不平叛不行了吧?”他问道。

    “是啊。”

    扶苏眨了下眼睛:“那梅先生您知道, 平叛的将领是谁吗?”

    “此事乃军情机要, 老夫不过区区一介博士, 如何知晓?”梅尧臣说道:“此事并非你我可堪左右的,老夫只是要提醒你,关乎边事之题, 你当有所准备了。”

    “至于主帅到底为谁?大约官家正在垂拱殿中,与诸位相公们商量罢?”

    梅尧臣使了个眼色,意有所指——赵小郎,你有能力有门路的话,可以自己打听啊。

    扶苏明白了暗示,回了一个眼神。

    收到!这就去打听!

    不过他的打听渠道和别人可不一样。别人是从小道消息中捕风捉影,尽力猜测。他呢,是在家书里直接问。

    官家?我还是不是你最可心的儿子,寄予厚望的继承者啦?侬智高叛变的事儿居然完全瞒着我?我还是从梅博士那儿听说的呀!

    不行,官家你必须补偿我!必须告诉我一手的绝密军情,别人都不知道的那种!顺便能不能透露一下,平叛广南的主帅是谁呀?我保证不会说出去的!

    扶苏在信中好一通撒泼打滚,为了满足旺盛的好奇心,演得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装信封、盖火漆的时候盖得格外认真——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看到,自己的英名就毁于一旦了。

    天色将晚,他托梁怀吉把信送入宫中。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回信。

    梁怀吉的身上还披着新鲜的露水,从怀里掏出个信封来:“官家托小的嘱咐殿下,内中一定不要让别人看到。”

    扶苏顿时眼前一亮:哦豁!

    这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里面一定有好东西。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啪”一声,一卷质地非凡的皮纸便掉了出来。梁怀吉见状连忙捂住眼、转过身去。如此大惊小怪的模样,扶苏却只能夸他做得对。

    因为那皮纸上是什么?

    是大宋南边的舆图!

    它的珍贵程度,该怎么形容呢?就算是此次出征平叛的的将领也只能拥有一张。而且是用完之后要归还给官家的那种扶苏软乎乎的小手抚过皮纸,眼光扫过上面大小的州县与国家,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连这个都肯给他,官家属实是对自己太好了一点吧?

    扶苏由衷地想道。

    他又抖搂出了信封中的信纸,薄薄的一张,展开来果然是清隽飘逸,熟悉的官家字迹。

    肃儿啊,非是朕故意不把这件事告诉你,只是实在难以开口罢了。一来你学习正忙着,实在不该再多加操心。二来呢,这件事本是朕处理失当,出于老父亲的自尊心,便瞒着你。但既然你问了,朕便讲给你听吧。

    扶苏的身子微微一震,连忙继续看下去:是什么前因后果,让仁宗自认“处理失当”呢?

    原来,这位侬智高乃是广源州一位壮族的酋长之后,其家族内附于大宋,是被宋廷正式加封过的土司家族。按理来说,侬智高本人应当在其父死去之后名正言顺地继位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

    侬智高的父亲死了,但是是非自然死亡。他是被交趾杀害的。侬智高本人请求内附后,大宋出于息事宁人的想法拒绝了。他只好忍着杀父之仇投降了交趾国。但最近因为一些冲突,他再也忍不了了,积蓄的力量一朝爆发,既反了交趾、又反了大宋。

    笔到这里,仁宗似乎不乏悔恨之意。肃儿啊,虽说息事宁人的决定是众卿家商量得出不假,拍板权却在朕的手上,朕实在难辞其咎啊。只是那时宋夏交战正酣,那交趾的李朝似乎也知晓此事,频频在南边作乱。朕想着忍一时之辱,待西北平定之后,再缓缓经略南方。谁知道,竟给国家留下一道祸根啊。

    扶苏读完之后,一声长叹。

    仁宗的信中,自己揽下了首锅。然而真如同他说的一样祸端源自自己的误判吗?上帝视角来看,确实如此。但处在官家当时的立场上,北边的宋夏战争已经十分吃紧,都需要一场新政来改革顽疾了。难道还要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在南方大显神威吗?

    官家唯一做错的,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