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谓的“湿冷”味。
“好像是,确实是有这样一股味道。”
莫向北转向林若初:
“这味道是从何而来?”
林若初道:
“不瞒莫统领,我爱写字,私下也曾收过些有趣的砚台,所以对此味道格外敏感些。这种湿冷味应当是端州进贡的紫石砚所特有的。”
“而且能留下如此明显的味道,且持续这么久,这块砚台应当纯度极高,是用一整块紫石打造而成的,这样昂贵的砚台不是一般人家都卖的起的,莫统领或许可以顺着这条线去探查一番。”
莫向北一边心生诧异,一边觉得他此番请林若初前来真是请对了。
案子竟然一下就有了进展。
莫非她作为天命人,鼻子与常人不同?格外灵敏?
莫向北带着疑惑应道:“好,我立刻派人去查。”
话音未落,林若初又道:“还有这字迹。字迹虽不能辨认,可笔的痕迹却留在了纸上。”
她指着其中几个字的“撇”和“捺”道:
“这字迹的拖尾处,因为乱写,干扰视听,少了抑扬顿挫,反倒留下了痕迹。莫统领你看,这两笔叉分得极小,证明写字的笔笔峰毛质细腻,刚柔相济,应当是用的狼毫。”
莫向北闻言,眼前一亮。
这也确实是他们未曾探查到的线索。
“林大人心思细腻,博闻广识,在下属实佩服,我就派人去按这两条线索查探,看是否能查到痕迹!”
第334章 一石三鸟
莫向北派人去查的同时,已经根据林若初新提出的这两条证据,在心中有了个大概的猜测。
纸和墨这种容易探查的东西是西市买的寻常货。
可砚台和笔,若真如林若初所说的是紫石砚和狼毫,且是纯度极高能留下气味混在墨中的砚台,那这价格可就不是寻常老百姓能够承担的了。
看的见的纸墨是用来混淆视听的东西。
而看不到的砚台和笔则是那背后歹人日常真正所用的。
若这样想。
那这歹人非富即贵。
目标还都是拥护长公主的女官……
幕后之人是谁已经昭然若揭了。
只是……
离开前莫向北看了林若初一眼,心底冒出了一个小小的怀疑。
林若初该不会在给他下套吧?
不过……
以林若初如今的立场,她的想法便是长公主的想法,她的陷阱,便是长公主的陷阱。
莫向北这种从家中老爹到所属军部都是长公主派的人,没有不往下跳的道理。
他请林若初来,与其说是请她查案,倒不如说是想借她之口探探长公主的意思。
反正按她的方式来,这案子就绝不会出差错。
莫向北毫不犹豫地带人去了。
在他去追查线索的这两天。
京中没有再发生任何祸事。
但张静婉与其母亲周引芸在公堂上的争吵却又引起了新一轮热闹。
起因是周引芸在张静婉的住处见到了从张家卖出的婢女白芷,怒骂白芷身为奴籍却潜逃在外,要将她绑回张家。
张静婉不肯,阻拦在前,与护院争斗,被护院推搡在地,打伤了。
看不过眼的街坊邻里当即报官,这事一下就闹到了京兆尹那里。
本就忙碌的京兆尹一看张家小姐又来了,而且又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宅之事,当即一个头两个大。
可案子来了他也不能不审。
就开堂审理。
这一审,围观的百姓一下就炸了锅。
一为张家身为名门大族,却将家生子婢女卖到勾栏那样的腌臜地方,简直令人不齿。
二为周引芸身为母亲,却狠心拿走女儿的所有嫁妆,数月时间不闻不问,任她一女子孤身流落在京都城中。
还是为此前在公堂上公然审理过的永安侯世子杀妾休妻一案。
那案子是在京都城百姓眼皮子底下审的,至今仍然流传在街头巷尾,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静婉在其中受了多少委屈。
那位姓孙的姨娘又死的多冤多可怜。
所有百姓都看在眼里!
女儿遭遇了这种事,不说接回家中安抚,还做出与婆家一样的胁迫之事。
这能称为人母?
百姓有论孝道的,有论人心肉长的。
大多偏向楚楚可怜的张静婉。
周引芸脸色阴云密布,想将此事当作家事揭过,毕竟无论张静婉有没有自立门户,她都是她的母亲。
张静婉头上都得顶一个“孝”字。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被张家护院撕扯得狼狈不堪的白芷,冲京兆尹磕了个头,竟然亮出了自己“良籍”的身份。
“小姐早已帮我赎身,替我改奴籍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