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0-10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仁宗又不能掀开马甲,说朕宠自己儿子,你们管得着吗?只能唾面自干,好不憋屈。

    关于这事,扶苏亦有所耳闻。

    “锵锵!”他从袖袋里掏出一本书:“我这不是帮官家分忧解难了么?”

    “这就是你在文会上,邀请在座士子同修的新书?”

    扶苏开文会的事,京中俱有所耳闻。但好事者打听来打听去,既没听说三元大发神威,也没打听出他出丑的传闻。大家唯一知晓的,就是三元邀请在座学子士人写文章,共撰一本文集出来。当时还有许多人暗暗骂他招数歹毒,拿自己的名声分给他人,好收买人心。

    这不,满座没一个愿意骂他的。

    至于文集的内容是什么,包括仁宗在内也不知情。他好奇地翻开第一页,赫然是雕版印出的“目录”两个大字,目录之下罗列着“范纯仁”“苏轼”和诸多参与文集的学子的大名,和各自文章的标题。每篇文章最后都缀着一个数字作为页码。

    仁宗赞了一声:“这倒是新奇。”

    不过他早就对自家儿子的突发奇想见怪不怪。目录的创新只是其中不起眼的那个。随机翻开一篇文章看了两眼,仁宗绽开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不错,倒是要看看那帮子言官读了此书,还有什么可说?”

    “只是委屈了肃儿你。”他叹气道:“旁人只知道棉花一物经由你之手推广。却不知它原是由你发现的。”

    仁宗在心中暗暗称量了一番:若要恩赏,成王的身份再往上一步便是东宫,肃儿定不愿意。三元呢,初授为劝农使已是破格,官位再往上提便是木秀于林,反是在害他,更不可取。

    扶苏却毫不在意地晃了晃脑袋:“没关系啊,这有什么的。”

    他是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委屈啊。棉花不是他种的,也不是他弹的、织的。占了个历史挂的便宜认出来了而已。

    “还觉得王介甫奇怪呢。”仁宗定定瞧了小豆丁许久,忽然释然地笑了:“你不和他也是一个想法么?”

    扶苏:“呃?”

    他刚想说“那不一样,人家是真名士我只是历史挂”,仔细想了想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还真是。”扶苏一本正经地说:“可能是因为思想觉悟高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吧。”-

    次日,紫宸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90-100(第6/15页)

    朝上最近风平浪静,宇内既无突发灾厄,边关亦万事太平。清平盛世气象,言官就成了跳得最高的人。

    仁宗今日惯例性问过国事,得到了“无本启奏”的回答之后,御史台和谏官那一片就隐隐骚动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决定该由谁登台唱戏。仁宗却懒得理他们之间的眉眼官司:“众卿家无事,朕却有事。”

    “朕今日偶得一文集,甚悦之。诸位不妨一同品鉴一番?”

    “微臣斗胆问官家,可是赵小三元领国子监、太学学子共集的?”

    仁宗颔首:“正是。”

    紫宸殿内俱是一片哗然。又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赵小三元到底给官家灌什么迷魂汤了?特殊待遇和破格任用就算了,连他出本书都要亲自站台?还是在早朝的严肃场合。

    除了富弼、欧阳修两个知情人外,就连其余的新政派官员,有的都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虽然知道三元郎是他们一系的人,但这,是不是太过了?

    台谏那边更是像打了鸡血般,铆足了劲要酣畅淋漓地再谏一场。

    “多说无益,这文集朕为何中意,你们看了就知道了。”仁宗在大家愕然的眼神中,命令内侍分发起了文集,保证大殿上人手一本:“诸卿请看吧。”

    “……”

    无论是单纯好奇的,还是看赵三元不顺眼的都埋头看了起来。大殿中一时只有哗哗的声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猛地抬头,比发觉官家偏重三元时的神情不知惊愕了多少倍,近乎震撼了:“官家,这文集中所写之物是真的么?”

    官家故意装不懂:“爱卿说的是?”

    “自然是这白如柳絮,轻似浮萍,织成衣物却能让人寒冬中也能暖如春日的棉花啊!官家,莫非它果真在我大宋降世了?”

    发问者不觉有异,大声的回答响彻了整个紫宸殿,让看透官家心思之人暗自觉得好笑。看扶苏不顺眼的人脸上一片铁青。

    官家背着手,面色沉静,实则心底的雀跃已经快突破表情管理:“若不然,爱卿以为朕封赵三元为劝农使,又是为何呀?”

    “不过,”他掂了一掂手里的文集,好笑道:“新科进士们还未回朝选官,此子却提前开始履职、为朕分忧,连朕亦未能想到啊。”

    大殿之中一片沉默。

    他们站在早朝上,却只能听见官家当面夸另一位官员“为他分忧”,那我们又算什么呢?每个人心中都别有一番滋味。

    但官家却恍然不觉,他今天有了底气,就是要当儿子吹,给肃儿和他自己扬眉吐气的。

    他又点了富弼的大名:“富卿,你来说?”

    富弼:……?

    我?我要说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掀开真身的话。他略略迟疑了一下:“微臣、微臣在点定状元之时,赵小状元殿试所写的文章之上,便提到了此物。只是臣那时不知‘棉花’为何,还以为只是个致君尧舜、济世安民的构想而已。”

    官家再度颔首。

    百官也再度哗然。

    这话什么意思?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