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节  女将军生存手札[古穿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为此,两家人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也就近几年才有缓和的迹象。

    钱寡妇虽然不高兴,但嘴上还是道,“跟你大舅去过几天吧。”

    哪怕钱寡妇心里不痛快,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秀春去她外婆家,比在家过得舒坦,最起码每年过去有新衣裳穿,能吃得饱、吃得好。

    因为宋建军,宋家的光景在整个合作社里算是好的。

    当初秀春她娘跟‘神仙米’跑了之后,宋家来人要把秀春接过去养,钱寡妇死活不同意,秀春是孙家的种,自然要留在孙家,他孙家人就是穷死了,也不需要让外人瞎操心!

    得了钱寡妇的允许,秀春先进屋把钱寡妇接下来几天的口粮准备好,告诉钱寡妇搁在哪儿,并且叮嘱她按时吃三顿饭,不许为了省粮食饥一顿饱一顿。

    钱寡妇哎哎应声,低声道,“春儿,你可记着回来啊,奶还在等你。”

    钱寡妇十分害怕秀春在外婆家过惯好生活,就不愿意再回来跟着她吃苦,秀春可是老二唯一的根呐…

    秀春明白钱寡妇心中的顾虑,安慰道,“奶,我就去走几天亲戚,我家在这呢,哪儿也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将军生存手札[古穿今]》 女将军生存手札[古穿今] 第5节(第2/2页)

    安抚了钱寡妇,秀春思量了下,自己也没啥东西需要带,换洗衣裳?这具身体冬天就身上这一套衣裳!

    秀春蹬蹬跑出去,喊了声大舅,有点羞涩。

    宋建军笑着哎了一声,把秀春抱上自行车大杠,踩着脚蹬,歪歪斜斜骑了一段路,等上了连通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主干道,自行车速度才快了起来,一路向西,朝拉条趟生产队骑去。

    拉条趟生产队和大坟前生产队一样,都归属于芦汪北合作社,骑了约莫二十来分钟后,自行车在一排五间石瓦房、外套一个大院门口停下。

    打从杨连昭穿到这具身体上,还是头一回来外婆家,瞧着眼前气派的五间石瓦房,秀春不由咂舌,单看房子就知道她外婆家光景有多好了。

    骑车一路过来,放眼望去都是土坯草房,像她外婆家这样,可是独一份!

    宋建军把秀春抱下来,摸摸她的脑袋,道,“傻丫头,快进去呀,你外婆早叨念你了。”

    尾随宋建军进去,宋家老少都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唠嗑声、嬉闹声不绝,宋建军道,“爹娘,我把春儿接来了。”

    “春儿来啦,快来外婆这儿。”

    “瞧这小脸给冻的,呀,穿太少了。”

    “春儿,我是大舅妈呀,还记得我吗?”

    “快,二狗子,把篾篮里的零嘴拎出来给春儿吃。”

    ……

    宋家老少人实在太多了,除却二老,秀春有三个舅舅,两个姨,大舅宋建军、二舅宋建国、小舅宋建武,大姨宋乃恩、二姨宋乃兰,秀春她娘宋乃娥排行老四。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姨父,十几个长辈,再加上同辈的表兄弟妹十几个,你一句我一句,对秀春嘘寒问暖,整得秀春有点晕晕乎乎,理不清头绪。

    凭良心讲,宋家人比孙家的两个叔伯要善良、实在许多,最起码待秀春是真心实意,在宋家人身上,我们的杨小将找到了在家的感觉,兄弟和睦,待人亲善,杨小将感动之余,又不免伤感,她想家想爹、想念八个兄长、想念嫂嫂、想念侄儿侄女们了…

    在宋家好吃好喝住了两天,还有伙伴一块玩,秀春觉得自己有点乐不思蜀了,该照脸打!

    初五,秀春提出想回家。

    “回家干啥,再过几天。”

    “就是,在这多好,还有人跟你玩,过完十五再回去。”

    “春儿,你可得好好陪陪外婆,一年到头孙家人就准你来这一次…”

    ……

    宋家人不让她回去,秀春只好继续在这沉迷几天,和一帮表兄弟姐妹打扑克。初六这天一帮小孩正玩得嗨,外头传来陌生人的讲话声,声音粗嘎,公鸭嗓子一般。

    二狗子呀了一声,“一准是苗苗哥过来了,不打牌了,快,咱们去看苗苗哥提了啥好吃的过来!”

    第7章当养女

    宋家几代贫农成分,到了宋建军这一辈,他们兄弟三过得都不赖,撇开宋建军上头两个嫁出去的姐姐还有秀春她娘不谈,宋建军二十岁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分配了工作。

    老二宋建国,建国初期国营工厂来农村招工人,宋建国被招到泽阳市炼钢厂,秀春的老子也是在同一时期被招进去的,现在宋建国已经是厂里的三级工人,月工资四十五块,只是单位还没分房,无法将婆娘孩子接过去。

    老三宋建武,是拉条趟生产队水田队长,生产队里的积极分子,责任心强又孝顺,除却养二老以外,宋建国的婆娘孩子,宋建武也都义不容辞照拂。

    宋建武担的责任大,宋建军和宋建国也不能让幺弟白吃亏,家里的五间石瓦房就是宋建军和宋建国出钱盖上的,平时二人回来也总会从市里带些衣裳、鞋子、锅碗瓢盆等诸如此类,在农村买不到的物资。

    眼下就说宋建军,在兰州市从事机密工作,月工资按行政十六级发,一百一十三块,口粮月供四十五斤,工业劵十张,布票、油票、烟票、酒票…一概齐全。

    宋建军的婆娘陈秋娟,高中毕业,因为宋建军的关系,被安排在兰州一所小学教书,月工资三十五块。

    两口子月工资加起来有一百四五十块,口粮足够吃,能收的票据都收到年底,一起换成物资带回老家,当月不花就无效的,就按月买了东西邮递回来。

    像宋建军和陈秋娟这样的双职工,房子是公家分的,床椅桌柜是公家配备,搁这个时代他们无疑是小康家庭,无奈美中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