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节  朕的前夫是太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的前夫是太尉》 朕的前夫是太尉 第74节(第1/2页)

    谢凝低头抚摸着青霜剑鞘上精致的花纹,嘀咕道:“谁要你古今不相负?你都负了好么?”

    她并不打算同陆离纠结,今日是最后一次剖心交谈了,往后自当遵从君臣之礼。至于这匕首,她随手扔在龙床上,陆离这般凶煞,这剑如此饱饮鲜血,就拿来镇宅吧。

    谢凝却不知道,陆离回了府上便喝了个大醉,差点将永定侯府的人都吓死。

    “大小姐,求您去看看吧!”贴身小厮微尘记得在陆裳面前跪下了,“侯爷他在喝酒呢!”

    陆裳也是知道陆离不能喝酒的,慌得赶紧去了前院正房,拍门道:“七郎,你开门!是我!快开门!”

    里边却没有个声音。

    陆裳更为着急,叫道:“你现在若是有个万一,叫凝儿怎么办?”

    门里边啪嗒地响了一声,陆裳尝试推了一下,进里边便将门栓好了,快步走到锦榻面前。弯腰一看,陆离脸上都起了疹子,脉搏也跳得飞快。陆裳吓得心胆俱裂,叫道:“七郎,你这是怎么了?”

    “姐姐……”陆离抓着她的手喃喃道,“她今天同我说,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竟然是为情所困?陆裳简直又气又急,扬手便给了他一记耳光,骂道:“她不要你也是你活该,早知今日这样难受,当天为何要说绝情的话?现在将自己弄得半死有何用?你倒是去挽回呀!将自己作死了难道她会心疼么?她只会拍手叫好!”

    “我……没自暴自弃,我只是心里难过。”陆离一手搭在眼睛上,喃喃地说:“原来真心被抛下是这样疼,我确实活该了……”

    “这还没开始呢,你就成这样了?往后还有的你受的!”陆裳没好气道,“当初她受了多少委屈,便会十倍百倍地还给你,你这就受不了了,我看你也别想挽回了,自己死心吧!”

    死心这两个字终于触动了陆离,他立刻说:“我不死心!”

    “不死心就起来,将你肚子里的酒都吐了!”陆裳气得又拍了一下他的手,恼声道:“你这个样子,明日怎么上朝?”

    第75章银钱

    次日陆离果然没有来上朝,谢凝随口问了句,吏部的人回到说太尉告了病假,谢凝也就不问了。反正以陆离那样常年在军中练出来的体质,想来也不会生什么大病的,不过就是昨日吵了一架他没了面子,不愿见她罢了。她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那就是……钱!

    下了朝宋明璋就去了御书房,开口第一句就是:“陛下,朝廷的钱不对!”

    既然满朝都开始年终勾检,户部作为第一等重要的部门,自然也不可能幸免。而作为执掌财政收支的户部度支司员外郎,宋明璋更是肩负重任。

    大梁朝的户部的主官是尚书,尚书下边两个侍郎作为助手,还有若干掌固听从调遣。户部之下分为仓司、度支司、金部司、粮部司四个子司,每个子司一个员外郎作为主官。金部司主管天下银钱赋税,粮部司则主管布匹、粮食等的赋税。

    财政收支才用分级汇报的形式,各县汇总后报到州,州报到道台,道台汇总各州的赋税,随后再将汇总的文籍账簿分别交到金部司和粮部司。两司算清全国的总财政收支情况,再交给度支司审核,度支司逐一对过收支,算清账目,再交给刑部对的比部司逐一检查勾兑。

    到了这一步,刑部比部司的勾兑就只是检查各处收支的手续是否齐全、前一年的财政预算与当年的支出情况是否一致。待比部司勾兑完毕,由比部司汇总所有的材料,写一份总结的折子交给皇帝,皇帝看了,了解了情况,朱笔批下,表示核对部分完毕,那么各司的存档折子、材料都可以封卷入库了。

    再等六部、九寺将自己的年终折子汇报完毕,皇帝也一一批下了,六部、九寺便将自己来年需要支出银子的计划拟好,交给度支司。度支司算好预算,做好规划,与仓司合作,根据国库的情况制定来年的财政支出计划,再根据当年的收入,将各地财政的收支算好结余,交给皇帝。皇帝令群臣商讨,最后确定来年的财政支出计划,分发给各地。

    各地收到的公文中有预定的财政支出,各地便将除支出以外的赋税收入交由当地军队护送上交。县、州、道逐级汇总,最后由各道府兵护送抵京,交给金部司、粮部司验收,制定文书账簿,由两司转交国库,仓司员外郎亲自勾检文书,检验银钱,入库。

    至此,一年的财政收支事务才算结束。

    而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比部司的折子被批下、材料封卷入库必须在年前,财政支出预算计划必须在二月之前抵达各地,各地的赋税必须在五月之前抵达京城,仓司则必须在六月之前将所有的赋税归入国库。因为六月之后又是将是新一轮的财政收支开始——南方都开始收早稻了,准备收第一轮赋税了。

    身为度支司员外郎的宋明璋,现在在进行的就是审核金部司、粮部司两司的收支情况,这一算就出了问题。

    谢凝一听他说钱不对便正色起来,问道:“可是支出与预定的预算不符?先生怀疑有人贪赃?”

    “这个还是小事。”宋明璋摇头说,“贪赃是必然的,毕竟先帝无心朝政,二十六年积累下来的沉疴,陛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挖掉。臣说的不对,是收入不对。”

    他将一本折子呈上,道:“陛下请看。”

    谢凝将册子展开,里边已经详细标注了各道收的布、米、钱是多少了,其中第一页就写着“江南道,布五百七十万匹,税二百一十万两”。她并不懂赋税,因为赋税的收入是记在户部的籍帐里的,史馆里记的都是朝堂大事,她的母亲薛明岫没跟她说过。

    “先生,朕不明白。”谢凝虚心地问道,“这收入有何不对?”

    “陛下,请看后面一页。”宋明璋道,“今年江南道大水,颗粒无收,先帝是特赦了江南不收米租的。”

    谢凝翻开后一页,上边记录的是江北道的情况,江北道交了五百二十万石粮,税银三百四十八万两,布一千零三十五万匹。

    “怎么会如此?”谢凝立刻便吃惊了。

    “这便是不对的地方。”宋明璋道,“江北道在黄淮之间,土地平坦广阔,今年黄河、淮水都不曾发生旱涝的情况,故而江北道交了这许多粮,臣并不吃惊。但江南道历来是鱼米之乡,即便是发了大水,但大水发生在六月,正是收割早稻和种植秋稻的时候,故而损失十分严重。但此前后都不曾发生洪灾,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