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节  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后这宠也要被分出去了。

    杨喜微微垂眼,自觉已经知道了结局,只等天子一锤定音了,他在心里轻叹一声,在他以为贵妃即将要面对天子怒火的时候,只见闻衍朝钟萃看了一眼,却是很快移开,目光落在皇长子身上:“自己吃。”

    父子两个四目相对,样貌都极为相似,皇长子只有一双眼神似了钟萃,生得水盈盈的,放在男子脸上,阳刚不足但清隽俊俏。

    天子脸上没多少表情,皇长子脸上如出一辙,他小眉心一蹙,小手伸了回来,张大着嘴,“啊呜”一口把自己剩下的烤鸭吃进嘴里。

    他人小,给他的烤鸭原本就只有小小的一点,只够他吃上三两口的,这剩下的还是从他嘴里省下来的一口。

    杨喜没想到陛下这样轻易就揭过去了,忍不住朝师傅杨培看过去,杨培只看了他一眼就移开了目光,显然是对此并不意外。

    就是这一眼,杨喜便懂了杨培的意思,心里一紧,伺候得越发当心起来。

    吃过烤鸭,醉春楼又陆续的送了几道菜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 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 第109节(第2/3页)

    其中还有快马加鞭送来的海货,钟萃每一道都尝了尝,到七分饱就不动了。

    对面这会倒是热闹起来了,陆续又有许多学子入了学士楼,正吟诗作对,还博了满堂喝彩,钟萃看了一会看明白了,对面学士楼的学子们是以今科举子们为首,举子又分成了本地举子和外地举子,是这两方举子在较量。

    杨喜这等伺候人的,主子眼一转就知道了,当下便细细给钟萃说了起来:“娘娘不知道,其实这每隔几年都是这样的,咱们本地举子跟外地举子谁都不服气谁,总是要在学士楼里切磋几场才罢休,不过只要在学士楼里一站,这名儿也扬出去了。”

    钟萃有些好奇:“那是本地的举子厉害还是外地来的举子厉害?”

    杨喜有些迟疑起来:“这,按照往回来说,都是各有输赢。”

    京城天子脚下,在京城的举子总是会格外硬气一些,但外地的举子既然能入京参加会考,这文采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的,况且还有不少在京城读书的学子回本籍参加科举的,真算起来那也是外地举子了,当真不差的。

    杨喜在前殿当差,对前朝的事大都知道,他在对面看了看,指了学士楼上二楼的一位举子:“那一位奴才也是今儿才见到人,但听说这位举子可是名人,学问可厉害了,人又长得俊,王大人家的千金早前看上了人,王家登门想说一说,都叫人给回绝了,这脾气也是真真硬。”

    钟萃顺着看过去,杨喜指的是一位穿着青衣的举子,他一身衣裳与大多举子相差无几,只人长得分外出挑,把楼上一众学士都比了下去。

    钟萃还在这位举子旁边见到了熟人,三哥钟云辉。

    “那人叫甚么?”

    “杜君。”这个名儿杨喜记得可清楚了,京中不少人家都想把他招为婿。

    钟萃心里有一种果然如此,她还记得去岁在江陵府,也是这位叫杜君的秀才公惹得江陵府的知府千金,钟雪为了他大打出手,为此她还曾招了两家女眷入宫敲打。

    杜君敏锐,从他坐下后便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朝他看来,其中一道与其他那些各怀心思的不同,杜君忍不住侧头看过去,只见对面的楼上,透过半开的窗,里边一个圆滚滚的小脑袋正睁着大眼看着他。

    皇长子年纪虽小,却也是能分辨美丑的,在见到杜君的时候,他就张着嘴:“漂漂,要。”

    杜君转头问着一旁的好友:“云辉,可知对面的厢房里是何等人家?”

    钟云辉便是那等在京城读书,却要回原籍参加科举的学子。

    他今日来也不过是陪同杜君一道,并不掺和举子之间的切磋,闻言抬头一看,却什么也没看到,不过醉春楼的地位摆着,背后有人撑腰,对面正对着学士楼,能入那间厢房的只有这城中的贵人们。

    “怎么,谁又看上你了?”钟云辉难得朝他玩笑一句,杜君学问足够下场,但钟云辉在去岁中了举子后,今年却不打算继续考,他准备潜心钻研,等三年后的会考。

    不过他还是安慰好友:“你放心,你我兄弟,我定能护着你的,便是我不能够,那还有宫中的贵妃娘娘呢,这京城大大小小的总是会给几分薄面的。”

    第172章

    杜君站在翰林院门口,抬头看着翰林院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翰林院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收录着整个大越最为完整的文学经书,更有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等最厉害的学士,入翰林院不止能参与经书修撰,还能与这些顶尖的学士们切磋,杜君从踏上进学这一条道路,便对翰林院心之向往。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们多是从翰林院升任的,逐渐便有入翰林必入内阁的说法传扬出去,成养才储望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挤破头想入翰林。

    杜君在门外站了片刻,里边便有一位头戴官帽,身着青袍的官员从里边走了出来,他行色匆匆的站在台阶上问着:“你就是金科状元杜君吧?”

    杜君朝他施了一礼:“大人有礼,正是下官。”

    “你随我来。”青袍官员在杜君过分好看的脸上看了眼,很快就移开了目光,杜君的容貌在女子面前受人追捧,男子除了感叹他样貌好,倒是不比女子那般热烈,青袍官员带着他进了翰林院,同他介绍:“你刚来许是不知,咱们翰林院虽听着清闲,但每日要做的事也是极为多的。”

    青袍官员入翰林院三年,是以榜眼身份被钦点入内,如今为从六品的史官编撰,翰林院里边其实不大,最高的翰林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官职。

    “中间就是学士们平日稍歇的地儿,你的也在里边,这余下几面,东西都是置放典籍之处,由典籍官守着,南北便是修撰、收藏翰林账目等地方,苏学士为你安排的是编修,虽只是正七品官,但每个进来的人都要去修撰处待一待的。”

    翰林院除修书撰史外,还负责为宫中侍读,苏学士和两位侍讲学士就经常入宫为陛下侍读,余下品阶的侍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