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1/15页)
第161章
这次洼食的商船再度来到大安, 除去百姓所用的基本开销,所有的订单和商品都卖出去了。
大安赚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这些商人要将商品转手卖出什么高价,这就不是林肆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林肆和莫静连还特地留了一手, 这次给洼食展示的样品商品特意没有展示电石灯。
电石灯是才出的商品, 如今大安境内尚且供不应求,更别提卖给他们了。
好几个州县提了计划书交到梁年那里,可以说是为了这个电石灯厂争得头破血流。
现在的知州和县令正在逐步和缓慢更替当中, 原本从前大宸留下来的那些老登也在慢慢退位。
经过各种教育, 从小学习各种先进思想的年轻人往往比腐朽的老货更懂得如何为整个县、整个州考虑。
这些个年轻人甚至在计划书里玩起了卖惨诉苦、疯狂拉踩这一套。
梁年就选了其中一份报告里的一段话念给林肆听。
“臣认为,如今这电石厂就应该落在由县,由县是石灰石产地大户, 若是将电石厂落在由县,就能免去原材料运输这一项成本。听闻隔壁南东路也在争取, 可已有了玻璃厂,能生产各种玻璃器具,还有玻璃贝壳簪子这样受欢迎的特色产品,甚至他们的熏鱼也很受倭食人欢迎。再加一样电石只怕不妥。如今由县百废待兴,还只有一常规的水泥工厂。”
林肆正在喝茶提神, 听到这经典卖惨言论忍不住微微一笑。
“这县令倒是聪明, 争的是电石而不是电石灯。电石是消耗品,用完后总需补充的, 若是有个电石厂,那订单就是源源不断的。”
说完了工厂的事情以后, 林肆斟酌片刻, 还是准备提醒梁年不要操劳过度。
毕竟她已经不止一次听五更天说梁年总是在衙门里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回家晚都不说,第二天还来得最早,这样一算睡眠时间完全低于八个小时。
“梁相工作须有度, 不要过于操劳了,尤其是这睡眠。”
梁年:“陛下不用担心,臣自小睡眠就少,只需睡几个小时便能精力充沛,阿娘也是如此,想必这就是遗传吧。”
林肆内心:两个高精力的先天成功人士,佩服佩服。
“你得空去祝时溪那里让她给你把把脉,不过你记得提前预约一下时间,她最近在搞青霉素,有时候不在太医院。”
梁年点点头。“多谢陛下关心,也不知道祝令者研究青霉素研究得怎么样了,此等救命神药,若是当真能被研究出来,即便只有一半的几率,也能挽回无数人的性命。”
*
祝时溪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将那神药青霉素制作出来。
但祝时溪也清楚,现在这个技术条件,就算完成了非常复杂繁琐的程序,也避免不了溶液中的杂质,提取出来的也不能算作青霉素,顶多算有杂质的青霉素溶液罢了。
在古代,所有严重的细菌感染都等同于死刑宣判,没有青霉素,再高超的医术也救不回来。
这么多年来,因为严重细菌感染而救不了的人有很多。
自那时起,祝时溪就总是在想,若是有青霉素就好了,哪怕是一半的存活几率,也比完全救不了要好。
所以,等到玻璃器具烧制出来以后,祝时溪便开始着手做青霉素的研究。
这个研究当然不可能只靠祝时溪一个人完成,太医院的医者,以及她的弟子们都要参与。
就连安京大学堂的学生们也有幸能旁听。
林肆对此当然是百分百支持,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然也离不开医学发展的。
祝时溪还是和当初一样没什么变化,毕竟这么多年里她除了潜心钻研医学,治病救人,教导学生以外,林肆就没让她做过别的事情。
祝时溪一边吃小蛋糕,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将青霉素研制出来。”
以前祝时溪苦于没有工具,现在有玻璃器皿,还有橡胶软管。
有了这两样,就已然比从前成功率高太多了。
林肆特地给祝时溪批了个研究所,专门用来研制青霉素。
祝时溪从橡胶开始割胶,制作出橡胶软管以后便开始研究,距今已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包括祝时溪在内的研究人员一开始都小心翼翼、殷切期盼。
毕竟提取青霉素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光是滋生霉菌这一步便用了数种东西,如馒头、水果、蔬菜等。
在等待这些东西生长出青色霉菌之时,还要着手准备细菌的培养基。
这一步是让安京学堂的学生们都来观看并且参与了的,总是在课堂上给他们讲病菌细菌,他们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只学得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今让他们参与细菌的培养基,也是让他们亲眼见见细菌和病菌的实体。
培养基里的细菌目前只选用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最为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学生们用四区划线法,用干净的接种环转换角度划分细菌,用这种方法就能得到纯净的细菌群落。
等亲眼见到细菌培养基里逐渐显现出的细菌颜色时,学生们还是感到一丝神奇。
总以为细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如今亲眼看到“实体”,还是亲手培育出来的,不免感慨医学伟大。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