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80  四福晋的娇宠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更何况四阿哥和太子关系也好。

    如果她说的话传到了太子和太子妃那边,只会显得四阿哥多事,说不定还会惹了太子和四阿哥起嫌隙。

    即便不起嫌隙。

    她现在要说的,也是解释了那天她为什么要和太子妃将那些话。

    太子妃有所耳闻的话,说不定就能理解了那天她讲了那些的良苦用心,对她的态度有所和缓。

    主意已定,三福晋觉得自己想的没错,继续道:“我原打算着,提醒太子妃她那儿的东西不好吃。这样的话,也免得旁人去了东宫之后,觉得太子妃的吃食不好,配不上她的身份。谁知太子妃误解了我,只当我是嫌弃她的东西了。”

    说罢,三福晋就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她的话让永和宫里大大小小一群人都十分无语。

    珞佳凝和胤禛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彼此间明白,想必就是那一日,三福晋到处探听那几个死了的小太监的事情。

    俩人慢慢收回目光,都想着,倘若真是那一日的事情,三福晋这样说,只怕是会惹得东宫太子和太子妃更不高兴。

    不仅如此。

    如果这些话传到了皇上的耳中,皇上不仅会厌弃三福晋,连带着还会厌恶三阿哥,觉得三阿哥没看好自家不懂事的媳妇儿。

    屋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话多的话少的都不知道怎么去接三福晋的话。又或者是,压根不想去接她的话。

    小董鄂氏察觉出来不对劲,拉了拉堂姐的衣袖:“姐姐,我看德妃娘娘也已经乏了,不如我们先走吧?”

    小董鄂氏这是给大家互相之间一个台阶下来。

    三福晋心有不甘,还想在这里和德妃娘娘套近乎:“娘娘刚听说了四阿哥册封一事,自然是高兴着,怎么会乏。”

    小董鄂氏在众人的目光中,窘得满脸通红,生拉硬拽地把三福晋给拉了出来。

    谁知她们俩走到了院子里后,正好遇到了刚刚过来的九阿哥。

    九阿哥本来是只和三福晋姐妹俩打个招呼就算完的。

    只是他刚刚在歪头,遥遥地听见了三福晋的高谈阔论,忍不住停了脚步,唤了她们一声后,并没有擦肩而过离去。

    九阿哥含笑看着眼前的两个女子。

    三福晋自然是比他大许多的,只可惜脑子没跟上年龄,做事儿不靠谱。

    他目光转向了那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少女。

    这女孩儿倒是有些机灵,做事有些分寸。

    说起来,这堂姐妹俩性格迥异。一个聪慧内敛,一个却话痨又思维迟钝。

    九阿哥不明白,也不知道董鄂家这大一家子怎么就生了出来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姐妹俩的。

    其实九阿哥一直也不太喜欢德妃。他觉得德妃总是端着那高高在上的样子,对他母妃不好,对他自然也不好。

    连带着,他也不喜欢四阿哥。

    四阿哥跟他母妃一个德行,做事儿总是板着脸,高高在上的模样,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这样端着架子。

    如果不是因为四福晋人还不错,九阿哥就算是逃离翊坤宫和延禧宫,去哪里也不可能来永和宫。

    或许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四福晋的娇宠日常》 75-80(第3/16页)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虽说德妃明显不太待见这个小董鄂氏,可因为德妃明显也不待见自己,九阿哥反而觉得那个小董鄂氏十分顺眼。

    他停住脚步,问了小董鄂氏一声:“你们怎么那么快就走了?也不多待一待?”

    三福晋想要回答,却被堂妹拽了拽衣袖,就没吭声。

    小董鄂氏听了他的问话后,福了福身:“回九阿哥。姐姐还惦记着三阿哥那边,我们去看三阿哥。”

    这回答算是中规中矩,挑不出错的。

    九阿哥和她们到底是关系一般。他笑着应了一声后,就也转身去了永和宫主殿,没再和她们俩继续说旁的。

    事实上,九阿哥对于自己没被册封,是坦然接受的。

    他觉得自己年龄不够,没册封简直是理所应当之事,如果册封了反而是皇阿玛不公正,说好了只册封成年皇子,却把他还带上。

    九阿哥觉得以自己的资质,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不必计较这一时半刻的利益。

    可他这么想,却无法说动了自己的母妃和自己的想法一样。

    宜妃在九阿哥走后,愈发觉得自己的儿子和自己都受到了亏待,心里头难受得不行。

    她越想越觉得不太甘心。

    于是这一日,等皇上来了翊坤宫歇息,宜妃就开始了吹枕头风,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取更多的利益。

    康熙帝十分勤勉。因为要处理政事,来到翊坤宫的时候已经夜深。

    宜妃穿了寝衣等着他,为他宽衣解带的同时,还不忘撒娇似的询问着:“皇上,眼看着八阿哥大婚在即,我们胤禟的婚事是不是要留意着了?”

    康熙帝:“不急。他还小,过一年再考虑也来得及。”

    在他看来,胤禩比胤禟大了两岁半,胤禩的婚事也是今年过年的时候才定下来的,胤禟确实不用着急。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