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0-120  好时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改庶为嫡绝无可能。

    除非嫡子作奸犯科或者名声尽毁,再或者就是死了。

    唯一的嫡子死了或者废了,把庶子记在嫡母名下是说的过去的。

    所以崔三少便在正式开祠堂之前死了,当然,对外宣称是失踪,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渐渐的,也就死透了。

    五万两的悬赏,崔家落个疼惜子孙的厚道名声,真是一点都不浪费,崔三少死了还在为家族做贡献。

    “姓娄的是我大伯父找来的帮手?可是他被我告到衙门,他不要名声了吗?”崔三少不解。

    赵时晴:“那是因为他没想到你会去报官,一般遇上这种事,如你这样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公子,是不会去报官的,即使逃出来,也会跑回家告诉长辈,请长辈做主。他们以为你也会这样做,只要你跑回来,他们便会反污是你不检点,你年少冲动,想不开自尽也是可以的吧。”

    崔三少:“自尽?我不会自尽的他们会杀了我,然后对外宣称我是自尽?”

    人不可能无缘无故自杀,但是因为在小倌堂子里受辱,羞愤而死却是可以的。

    且,读书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而死,并不会辱及门楣。

    所以,从一开始,崔大老爷或者王姨娘就没有想让崔三少活着。

    可是崔三少不按常理出牌,他没有跑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衙门,这样一来,娄举人便暴露人前了,于是崔大老爷就在公堂上演了一场戏,将娄举人暂时保下来。

    崔三少想明白了,可是却见赵时晴眉头紧蹙,他不解:“还有什么事吗?”

    赵时晴:“我怀疑和你大伯父合作的不是娄举人,而是他媳妇张氏。”

    如果是这样,那这事还挺复杂的,另外,崔二老爷是在梁地做官。

    崔三少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他的心很痛,是剜心剜肺的痛。

    泥鳅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二小姐没有让你滚,你快谢谢她。”

    崔三少:“为什么要谢她?”

    泥鳅:“你已经没有家了,请二小姐在村子里给你找户人家,村子里有好几户想要儿子的,你挺合适。”

    第112章 又一次错过(两章合一)

    崔三少怔住,这是把他当成孤儿了?

    不过,他现在还不如孤儿。

    孤儿只是没有了父母亲人,而他的亲人却想让他死。

    崔三少低下头,眼泪大颗大颗落下来。

    赵时晴不知何时走到他的面前,问道:“你爹姓甚名谁,在哪里做官?”

    崔三少连头都没抬,从小到大,他都以自己的父亲为荣,他的父亲是进士,他的父亲是他的骄傲。

    他多么希望是自己冤枉了父亲,可是心里却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都是真的,那个小姑娘说的都是真的,如果没有父亲的许可,崔家人不敢杀死他,无论是王姨娘的包藏祸心,还是大伯父与娄举人勾结,这一切都是在父亲的默许下发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3/19页)

    即使最初是王姨娘瞒着父亲与大伯父联系的,可是后来呢,王姨娘只是一个小妾而已,大伯父却是崔家的大老爷,父亲的大哥,他岂会听从一个小妾的指挥,还不是因为王姨娘背后站着的是父亲?

    崔三少觉得自己真是可笑,难怪人家说他是傻瓜,他就是一个傻瓜,没有比他更傻的瓜了。

    见他迟迟没有回答,泥鳅不高兴了:“二小姐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还想不想让二小姐给你找人家了?”

    崔三少这才抬起头来,倒不是想让赵时晴给他找人家,而是出于礼貌。

    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小朋友。

    “家父名叫崔荣,字上景,现任梁地阜云县知县。”

    赵时晴笑了,巧了这不是,阜云县,她熟啊,师父就是阜云人,她还跟着师父去过阜云,不过只去过一次,那次她的侍卫们乌泱泱全都跟着去了,小小的县城里一下子涌进一群带刀的人,很快便惊动了衙门,得知来的是梁王府二小姐,知县大人亲自到慕容家问候,一时之间,全县都知道她来了。

    从那以后,每年师父回阜云,她便不再跟去了。

    不过,她记得当年的那位知县姓王,不是姓崔的,想来崔荣是后来才去的。

    果然,崔三少告诉赵时晴,崔荣以前是郎县的知县,后来调到阜云的。

    虽然都是知县,可是郎县是上县,阜云只是中县,赵时晴不用细问,也能猜到一定是崔荣在郎县时捅了篓子。

    不过崔三少心事重重,显然已经没有继续讲故事的心情了,赵时晴便没有继续问他。

    次日一早,众人离开竹西塘,踏上了去往梁地的官道。

    没有多余的马匹,且崔三少承认自己骑术不佳,因此,他得到和甄五多一样的待遇,坐马车。

    马车里除了他们在庐州买的礼物,又多了两筐东西。

    一筐是栓子阿奶自己晒的莴苣干和笋干,一筐是路牛儿送的糯米和干莲子。

    于是甄五多和崔三少便坐在一堆东西当中,两人之间还隔着一只筐子。

    一路无话,两天后,他们来到兆亭镇。

    赵时晴问秀秀:“要不要进镇子?”

    兆亭镇是赵时晴在吴地见过的最穷的镇子了,全镇也只有一家漏雨的客栈,外加张厨子那一家小馆子。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