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名声大噪的五女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要持续投入成本。

    关键,木自行车的承载能力出色,一些加大版的木自行车能承载一千斤甚至一千五百斤的重物。而一般的马匹虽然也能驮运或拉载一定重量的货物,但与特制的重载木自行车相比,在承载量上可能会稍逊一筹。

    另外,木自行车构造简单,日常保养主要是对木材部分进行检查和加固,以及对车轮等部件进行维护,不需要像马匹那样需要专业的呵护。

    还有,木自行车能适应性强,无论是土路丶山路还是泥泞道路都能行驶。马匹在一些极端路况下,可能会因马蹄受伤等问题而影响行进。

    此外,木自行车不会像马匹一样受到气候丶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工作能力。

    总之,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木自行车在这个时代是很方便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两年多以前,木自行车一经面世,就迅速推广到赵宋王朝的各个地区。

    不过,木自行车哪怕发展了两年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其轴承很容易坏。

    另外,没有减震,骑行时,得靠人的身体减震。

    说起此事,麻晓娇也真是尽力了。

    麻晓娇是具备现代轴承的知识的,她也了解其结构和原理,知道使用合适的材料如钢铁来制造轴承的内外圈和滚珠。她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已有的冶铁丶锻造等技术,通过改进工艺,制造出来了最简单的滚动轴承。同时,她还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轴承,如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应用于车辆丶机械等领域,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和性能。

    但因为缺乏专业的加工设备(麻晓娇的木铁工具机的精度终究是差点意思),关键还是钢铁的硬度不够,这使得目前的轴承还是差了不少。

    好在,由于麻晓娇研究出来了润滑剂,又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已经研发出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轴承了。

    在此基础上,内侍省开办了几家轴承厂,赚到了不少钱。

    一些聪明的商人见生产轴承和推广木自行车有利可图,也纷纷开办轴承厂,甚至是直接开设木自行车厂。

    很快,轴承厂和木自行车厂就随着木自行车开到了京兆府,并扩散到了整个西北。

    因为开设轴承厂和木自行车厂利润很不错,民间的高手也在发展轴承和改进木自行车。

    这使得轴承的发展还算顺利,也使得木自行车可以推广开来了。

    至于减震,目前可就不好发展了。

    弹簧钢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极限丶高疲劳强度和良好韧性的合金钢,其生产需要先进的冶金技术和设备。

    而这个时期,虽然冶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能够生产出各种铁器和钢制品,但还无法精确控制钢的成分和性能,也没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弹簧钢要求的材料。

    ——这时的炼钢技术主要是传统的炒钢法丶灌钢法等,难以实现对合金元素的精确配比和对钢材组织结构的精细调控,而这是生产弹簧钢所必需的。

    至于在木制车轮表面缠绕一层橡胶皮垫,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橡胶,也肯定做不到。

    好在,就算没有减震,木自行车也能用,无非就是遭点罪,多修几次车而已。

    李纲主仆赶路期间,上坡时,就让马拉着木自行车,平路时,人推马拉,下坡时,木自行车跑得比马还快,一路顺顺利利就到了熙河路的治所熙州。

    在这里,李纲特意代表父亲李夔前来拜见吕恵卿。

    吕恵卿告诉李纲,陛下今年之所以扩招,是在为收复西夏储备人才,他这次好好考,应该能中举。

    告别吕恵卿,李纲主仆二人继续东进。

    在出大散关时,李纲遇到了一个木自行车轴承坏了的举子。

    李纲很热心地借了一个轴承给这个举子。

    「小弟过嘉陵江时,掉了一个囊,备用轴承皆在那里,又经历蜀道颠簸,才抛锚至此,忘了自我介绍,小弟宇文黄中,成都府广都人士,敢问兄长高姓大名?」宇文黄中说。

    李纲还礼道:「在下李纲。兄长复姓宇文,又是成都府广都人士,据小弟所知,唐文宗太和年间,有谏议大夫宇文籍在四川任职,其子遂定居于蜀中,敢问兄长可是北周皇室后裔?」

    宇文黄中佩服道:「兄长好见识!小弟听兄长口音,虽西北味极重,却带有很重的无锡音,无锡有一支李氏,乃唐宗室后裔,因任建州刺史,其家遂定居于邵武,后搬居无锡,不知……」

    李纲哈哈大笑:「兄长才是好见识,几句话便摸出小弟跟脚来。」

    宇文黄中陪笑道:「是兄长先点破小弟跟脚的。」

    两人一见如故,随后便闲聊起来。

    在这个当口,在李纲的随从的帮助下,宇文黄中的随从很熟练的换好了轴承。

    接着,两伙人一路同行。

    看到路上的人,很多都跟他们一样,推着木自行车赶路,其中还有不少商队,以木自行车为运输主力。

    宇文黄中感慨:「麻皇妃真天纵奇才,竟能创出自行车,往来之人受惠良多。」

    李纲说:「何止自行车,我陇右还有众多工农具,皆出自麻皇妃之手,各有神奇……」

    接着,李纲便给宇文黄中讲述了麻晓娇的诸多发明以及其神奇之处:像木牛流马灌溉车;脚踏式多综多蹑织布机;减少人力和畜力消耗的改进版曲辕犁;能够同时完成开沟丶播种和覆土,节省人力,提高播种效率,尤其适合小麦丶粟等作物的耧车;为应对畜力不足,而发明的木牛和代耕架;工兵铲丶刨子丶锉刀之类各种各样的工农具……

    宇文黄中听完,感叹:「真不知陛下从哪找到的这位奇女子。」

    李纲笑道:「哪是一位奇女子,而是五位奇女子,然除了麻皇妃,我只知其中一位叶皇妃及一位袁皇妃,她二人丝毫不输麻皇妃,至于另外两位皇妃有何奇异之处,我亦尚未听闻……」

    在李纲的讲述下,《叶诗韵医典》在陇右救人无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