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2章 献给赵俣的大富贵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382章 献给赵俣的大富贵

    …

    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在得知内阁几乎是后宫女人唯一能接触到政治的机构,而且在这里表现好还能得到赵俣的宠幸了之后,全都是心中一动。

    辽国已经灭亡了,她们原来显赫的家族,今已没落,想要重新获得以往的荣光,不仅需要全族之人打拼,更需要机缘和贵人扶持。

    赵俣的内阁,能接触到大宋的政治,这意味着她们不再是只能困于后宫丶仰仗帝王恩宠的妃嫔,更能凭藉对辽地的熟悉,在政务上为赵俣分忧,这份价值远比单纯的容貌更能稳固地位。

    与早早就投了大宋的萧乌古论家族相比,选择跟耶律大石一块西征的萧塔不烟家族更加举步维艰,甚至她的不少族人,包括她的父亲萧立,现在可是被赵俣给囚禁起来的状态。

    萧塔不烟心中盘算:若能借内阁之机获得赵俣的信任与宠幸,不仅能救出她的族人,以及为她的族人争取到安稳的生计,或许还能让其家族在大宋拥有一席之地,就是重新成为名门望族都是有可能的。

    关键,萧塔不烟所在的家族原来是想忠于大辽,追随耶律大石西征,可问题是,耶律大石出师未捷身先死,已经被赵俣囚禁起来彻底没了成功的希望。

    关键的关键,萧塔不烟在与耶律大石结婚的当天就被捉了,根本就没能成为耶律大石的女人,而是在进入赵俣后宫的第一天就被赵俣给临幸了,名副其实地成了赵俣的女人,从结果上来看,萧塔不烟也没道理心向耶律大石这个囚徒而不爱自己的男人,尤其是在自己的男人还对她表现出来感性趣的情况下。

    再者来说,萧塔不烟是女中豪杰丶贤妻良母,这种女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贤内助,嫁给谁,都会努力打好辅助。

    奉赵俣的旨意进入内阁了之后,萧塔不烟发现,她最大的短板就是汉语不够好,这使得她看以汉语写的奏章时速度很慢。

    其实,这也不是什麽大事。

    因为每份奏章都会有至少三位下阁看过,并提炼,以及给出初步的意见。

    作为一个刚进入内阁的下阁,看得慢一点,干得少一点,也没什麽。

    可萧塔不烟很要强,她绝不允许自己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就在这内阁之中落于人后。她深知,在这大宋的后宫,在这内阁之中,每一步的落后都可能意味着与那珍贵的机遇失之交臂,而那机遇,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她家族的未来。

    于是,在每日处理完内阁的事务之后,当其他妃嫔或是休息,或是相互闲聊之时,萧塔不烟就独自留在那略显冷清的书房之中,捧起一本本汉语典籍,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

    遇到不懂的字词,她便虚心地向她的贴身侍女或是那些汉语较好的妃嫔请教。

    为了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萧塔不烟还特意找来了一些简单的奏章,尝试着自己提炼其中的要点,并给出初步的意见。

    一开始,她的提炼总是抓不住重点,意见也显得有些稚嫩和片面,但她从不气馁,每一次的错误都被她当作是前进的阶梯,她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塔不烟的汉语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

    她看奏章的速度越来越快,提炼要点也越来越准确,给出的意见更是时常能得到赵俣的采纳。

    而且,萧塔不烟有一个赵俣的其她妃嫔少有的优势,那就是,她家是世代巡视草原的家族,对漠北丶草原诸部丶乃至西域非常了解。

    赵俣的目标,从来都不只生活在东北的金人,还有生活在草原上的草原诸部,也就是蒙古的前身。

    甚至可以说,在赵俣看来,分散在蒙古草原上的草原诸部,更麻烦,也更危险。

    毕竟,金人最强盛时,版图才多大?

    东起混同江下游的女真故地,西抵陕西陇州一带与西夏为邻,南至淮河丶秦岭一线与南宋划江而治,北达外兴安岭以北的生女真部落区域,算下来总面积不过三百馀万平方公里。

    这般疆域,虽说囊括了中原半壁与北方草原的一部分,可终究被山脉丶河流切割得四分五裂,西部有西夏牵制,南部与南宋常年对峙,北部的草原部落更是时降时叛,根基远称不上稳固。

    可蒙古人强盛时呢?

    东起太平洋沿岸的库页岛,西至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南抵波斯湾与印度河流域,北达西伯利亚的北极圈附近,巅峰时期版图面积超过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是金国鼎盛时期的十倍有馀。

    更可怕的是,这庞大的疆域并非零散的势力范围,而是通过驿站系统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而且,蒙古人的侵略性,远比金人更甚。

    金人入主中原后,短短数十年便染上了农耕文明的安逸习气,贵族子弟耽于享乐,军队战斗力日渐衰退,到后期甚至要依赖签军才能维持统治。

    可蒙古人却不同,他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以劫掠为生,骨子里就带着扩张的基因。每一次征服都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侵略的起点,他们的铁骑所到之处,无论是繁华的城池还是偏远的部落,要麽臣服纳贡,要麽被彻底摧毁。

    潜力方面,蒙古人的潜力更是甩了金人几条街。

    金人崛起依赖的是女真部落的勇猛善战,可部落人口有限,一旦核心兵力受损,便很难快速补充。

    而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数量繁多,人口基数远超女真,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千户制」将原本分散的部落整合起来,打破了血缘壁垒,将所有蒙古人都纳入了军事体系,使得蒙古的兵源如同草原上的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更让赵俣忧心的是,蒙古人不仅善战,还善于学习。他们从汉人那里学会了制造攻城器械,从波斯人那里掌握了天文历法,甚至将不同民族的工匠编入军队,为其征战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反观金人,除了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在军事技术与战略布局上几乎毫无创新。

    萧塔不烟深知草原诸部的潜力之大,也清楚赵俣若想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必须提前布局草原。而她,凭藉家族世代巡视草原的经验,对蒙古诸部的部落渊源丶兵力分布丶内部矛盾了如指掌。所以,每次在给赵俣提意见时,尤其是分析涉及到草原的奏章时,她都会提及草原局势,以及着重分析蒙古诸部的动向和治理方向。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