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他得意地扬起了嘴角——这里面不说百分之八十,起码一半是我的功劳吧?剩下一半,合该颁给那位执行人,太子宁令哥。
也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从大逃杀中杀出重围呢?不过,在历史的大手下,多半很悬。
扶苏刷刷地给仁宗写信,把自己的猜测也写进去了。当然,宁令哥弑父的原因他没写。被强占了妻子什么的,还是太重口了,他在长辈面前很难说得出来。
写完信件后,他用火漆封口,让人寄回了汴京。突然,他从官家又想到了辽帝。现在的话,辽帝面前应该堆满了军情急报吧?
军报同时来自两个国家,而且都是于己不利的坏消息。想象着辽帝的神情,扶苏缓缓露出一个笑容。
大伯,时代变啦。
第138章 第 138 章 离西夏灭国不远矣。……
好巧不巧, 扶苏口中的“大伯”,也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手上确实有两份军报,把他吓得从酒醉中一下清醒了过来。
饮下蜂蜜水醒酒过后, 再用热毛巾敷脸, 擦擦眼睛,重振了精神。耶律宗真把自己整饬了一番, 重新回到书桌前, 翻开手头的两份军报,不由得僵住了。
……怎么回事?上面的字一点没变。
也就是说, 他刚才看到的军报, 不是酒后噩梦凭空幻想?而是真的?
耶律宗真彻底呆若木鸡:“……但是,怎么可能呢?”
他喃喃道。
一向崇尚和平, 谦退得近乎软弱的宋国, 怎么会突然两面开弓?不仅击退了西夏铁鹞子的埋伏,还报复般攻下了重兵把守的洪州。云州附近的朔州、武州也有数个县城相继沦陷。
甚至于, 就在军情传回来的路途上,他们辽国的防线还在不断沦陷。现在, 没人知道朔州、应州、武州到底陷落了几何。
这不对啊?
为什么跟我认识是宋国不一样?
耶律宗真真的很懵。
历史上, 耶律宗真就是因为喜爱宋国文化而出名的。他擅长音律, 精通绘画。还喜好游乐民间,与臣子饮酒赋诗。正因为他崇尚宋文化,对南方的中原之国十分了解。所以才敢断言, 宋国断无北上之能。
所以, 即使在位期间对西夏胜少败多, 耶律宗真也稳坐钓鱼台,丝毫不慌。因为他料定,宋朝是不会趁虚而入的。宋人的文臣武将, 既无野心亦无魄力。等讨论出个结果,最好的时机早就过了许多。
比宋国打了胜仗更让耶律宗真震惊的是,他们竟然打赢了辽久攻不下的西夏!这不显得自己这十年的攻伐,宛如小丑一般么?
所以,到底为什么呢?
耶律宗真细细地读着军报,不放过其间每一个字。有了,这写着呢!天降神雷!一定是因为它,宋国才能震慑西夏的铁鹞子,直夺洪州的。
耶律宗真竟然诡异地感到一丝欣慰:看来不是自己太没用,是宋国运气太好。
他长舒一口气,说服自己后,方才召来亲近的大臣前来相商对策。这一幕他很熟悉,云州沦陷的战报传来之后,他早就和心腹们商量过一遭了,结果当然是无法出兵。
虽然无法出兵,但可以派遣使者,向宋国狠狠敲诈一笔岁币。谁知道,宋国最后没有上当,甚至两线开花,造成了今日的结果。
思及于此,耶律宗真刚才说服自己的优越感顿时消失,败仗的郁邑之情复又归来。他吐出一口酒后的浊气,捏了捏眉心:这次再不出兵恐怕说不过去了,不然岂不是告诉其他国家,他大辽是个好捏的软柿子?
但考虑到辽国国内的情况……他们是真的出不起啊!唉!
——
狄青一直在等辽国的士兵。
不是原先在朔州、武州等地布防的那些,而是真正的军队储备,从京城直调入南端的那种。
算上狄青的羁旅生涯,其实,这是他第一眼见到辽军。从前在西北多和西夏军交锋,到了南边又遇见侬智高所率之南人,也和越南的李氏王朝打过交道。
而辽军与他们都不同。
辽国实行南北分治,其中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南人军队,在狄青看来和未经太子殿下锻造前的宋朝军队战力相当。但是部署在朔州、武州等地增援的北方骑兵,则是他见过战斗力最强的。
他们骑术精湛,人与马几乎合为一体。最可怕的是他们近乎全民皆兵。这是募兵制的大宋拍马也不能及的。所以,对付他们,需要狄青好好地费上一番心思。
宋朝的骑兵,人与马是新磨合的,就算有火药球这等利器,在后续的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35-140(第7/10页)
杀上最多只能和辽军骑兵争得五五开。但他们的军队、马匹储备都有限,就算一换一在国力上也是亏的。
所以,他们宋军有什么优势呢?
狄青在信上写道:一来装备优良;二来物资充沛;三来士兵的文化素质高出不止一截。所以他们最适合打的就是防守之战,拼物资拼消耗,生生拖死辽军。
反正现在是春夏之交,放牧的关键期。你们辽国的男女老少天天在前线呆着,牛羊还放不放了?不放了你们这一年吃什么?
至于我们大宋,血厚不怕消耗。待到辽军不耐烦了,要真刀真枪地实干起来,还有火药球这一手底牌等着他们呢。到时候出其不意来一场大胜,就足以劝退他们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