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都老了
日子就这麽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又是好些年。
地裏农忙时,杨戬家的小子和狗蛋家的小子都已长大,毕业后便跟着下地挣工分,成了屯裏的主力军。
看着两个半大少年挥着锄头的模样,哪吒和杨戬他们总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光景。
哪吒偶尔去市裏开会,仍会绕路去看昊天。
如今昊天又捣鼓起了药材生意,瞧着势头不错,他指间夹着烟,身边常跟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是他娶的妻子。
赚了钱后,昊天还买了辆小汽车,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全县城也只有县领导家或是像他这样的有钱人才能拥有。
大活动早已结束,当年挨过批斗的人大多翻了身,唯独冬生没能缓过来。
他本就年纪大了,如今已八十多岁,身子骨越发不济,整日蜷缩在屋裏,没了往日的精气神。
没过几天,昊天竟开着小汽车,带着老婆孩子来平安屯看望老友。
他家裏生了个闺女,粉雕玉琢的,像极了年画裏的娃娃。
几人围坐在院裏的苹果树旁,逗着那个孩子,杨戬先开了口,语气裏带着打趣。
“你说你,早几年干啥去了?要是早点生孩子,说不定咱两家还能结个亲家。”
昊天吸了口烟,笑着说:
“早生?怎麽早生?那时候我媳妇还穿着开裆裤在大街上跑呢!”
他媳妇听了,嗔怪地瞪了他两眼,嘴角却藏不住笑意,显然没把这句玩笑放在心上。
昊天的目光扫过众人,看着一张张添了皱纹、冒了白发的脸,语气渐渐沉了下来。
“时间真是不等人啊……咱们裏头,数哪吒和敖丙最年轻,你俩今年也该五十了吧?”
哪吒点点头,声音裏带着几分感慨。
“可不是,刚过了五十八岁的生日。”
昊天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碾了碾,轻声嘆道:
“我都六十四了,再过几年,怕是就要喝西北风咯。”
这话一出,院裏顿时静了下来。
没人接话,这些年,身边的人走了一个又一个,那些逝去的时光和故人,像根细刺,轻轻一碰,就泛起酸涩。
冬生没能熬过这年冬天,走的时候,还在李家那间大通铺屋裏。
自活动后,他就一直守着那间屋子过活,孤零零的,像株贴墙生长的枯草。
哪吒领着村裏几个年轻人,用板车把他拉去了李家祖坟。
冬生是孤儿,早年又是李家的长工,即便解放初期为了撇清关系,他曾编造过身世,可这份根脉,终究是改不了的。
世事总在变,就像老话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到了1984年,延续了26年的大锅饭时代终是落幕,生产大队也换了新名,叫村委会。
这一年,哪吒和敖丙都已六十九岁。
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地是自己的这句话,让全屯人都卯足了劲。
哪吒和敖丙分了五亩地,他身子骨依旧硬朗,地裏的活计一个人就能扛下来。
他还是平安屯的书记兼村长,李家的院子仍作村委会用,他和敖丙,则还住在那屋,守着老地方。
这些年,屯裏大小事都靠他操心,没人不敬重。
只是敖丙的脑子越发糊涂了,再没了从前的清明。
哪吒下地时,总要把他带在身边,用一条粗麻绳,一头系着敖丙的腰,另一头拴在自己腰上。
这样,他既能干活,又能时时看着人,不怕走丢。
远远听见有人喊小叔、丙叔,准是杨景越和郭慕川来了。
分地那年,这两个小子都已成家,按人头算,两家分的地都不少,日子过得红火。
可农忙时,他俩总惦记着过来搭把手。
哪吒见了,忙笑着摆手。
“我这儿能忙过来,你们先顾着自家的事。”
杨景越却已走到麦地裏,弯腰帮他拔蒿子,郭慕川不说话,撸起袖子就跟着干活。
杨景越脑子活络,在村裏办了个小工厂,模样已初见规模。
郭慕川性子实诚,不爱多话,如今跟着杨景越跑业务,常年在外推销厂裏的货,按订单拿提成,日子也过得宽裕。
“人多力量大,”杨景越一边拔草一边笑,“早点忙完,您和丙叔也能早点歇着。”
他打小就听父亲杨戬说,要给哪吒和敖丙送终,这份嘱咐,他一直记在心裏。
这两个小子早把自家房子翻盖了。
敖丙从前住的老屋和张奎的屋子,都给了杨景越。
原先狗蛋他们住的地方,连着那间大通铺的房子,全归了郭慕川。
哪吒去过他们的新家,亮堂得很,跟老房子比,像是换了个天地。
李老头和李妈走后,狗蛋两口子就搬到了东厢房,说是挨着哪吒和杨戬,日子过得热闹。
到了傍晚,敖寸心或是碧儿做好饭,就会站在院门口喊哪吒和敖丙。
他俩也不用自己点灶,轮流在两家吃,一天换一户,倒也省了不少事。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