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0-250  好时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发现她放在门口的那张小竹凳的位置移动了两寸。

    她不动声色,进屋打开箱笼。

    箱笼里只有两件旧衣裳,没有必要上锁,所以她一向都是不锁的,只在锁孔里放了一根头发。

    现在,那根头发已经不见了。

    那封信还在,可是却只有信封,里面的信笺没有了。

    冯雅兰微笑,小时候,她很崇拜父亲,悄悄临摹父亲的字,临摹了这么多年,她的字,已可乱真!

    这些天,每次想起那个梦,她的心口都是钻心的疼。

    她相信那不是梦,那是她的前世,前世,她被郎秋白骗了一生,害了一生。

    她也能感觉到有人在暗中帮她,虽然不知道那人是谁,但她很感激

    这一日,杨胜秋又又又没能见到冯恪,他神情晦暗地走出冯府,一时竟然不知要去何处。

    想了想,他去了离家不远的书铺。

    曾经,那里是他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去处,他甚至有些怀念那时的他,那时他时常出入宫中,意气风发,虽然没有上朝的资格,却是百官注意的焦点。

    杨胜秋有些恍惚,这也还不到一年,竟然什么都变了。

    他有多久没进过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40-250(第9/18页)

    好像自从他去了户部,就没有机会进宫了,翰林院派了别人给皇帝读书,那是与他同科的探花郎,他看过那人的文章,远不及二甲的前几名,能被点为探花郎,全靠有一副好像貌。

    对了,那人还有好家世,母亲是房家的外甥女,而他的伯父是树人书院的山长。

    据说,探花郎原本准备在翰林院走个过场就去都察院的,可是现在有了面君的机会,家里便改变策略,让他暂时留在翰林院。

    杨胜秋闭了闭眼睛,他现在甚至怀疑,他被调到户部,就是为了给这位探花郎腾地方。

    他是什么时候去的户部?

    是在冯雅兰出事,取消婚约之后!

    杨胜秋藏在袖子里的手紧握成拳,忽然抬起,砸在书案上!

    好在书铺二楼平时也没有什么人,否则状元郎怒砸书铺的消息,明天定会传遍京城。

    这时,小墨跑上楼来:“大人大人,文兰姑娘来家里找您了。”

    周夫人昨天离开紫竹观回家了,在紫竹观里住了几日,周夫人身心俱疲,为了迎合老太嫔的生活习惯,不仅要吃素,还要打坐念经,且,还要陪老太嫔一起打理花田。

    周夫人很累,回到府里就不想动了,连带着跟着一起去紫竹观的人也得了空闲。

    文兰有了空,立刻便出府,她先是到了户部,可是却没有等到杨胜秋。

    她向守门的衙役打听杨胜秋的住处,拜上次“走水”所赐,户部的衙役全都知道了杨胜秋家住何处。

    文兰找过去,便看到先行回来的小墨。

    小墨知道这是周府的丫鬟,自是不能往家里领,于是便把她带到书铺了。

    “杨状元,你让奴家想办法看看那封信,奴家看到了。”

    文兰一脸娇羞,忸怩得手都没处放了,夹着嗓子,声音越来越小,杨胜秋甚至没有听清她说的最后几个字。

    那封信?

    “文兰姑娘,你拿到那封信了吗?”杨胜秋柔声问道。

    文兰红着脸点点头:“奴家,奴家拿到那封信了。”

    “信呢?我是说姑娘可有把那封信带过来?”杨胜秋难掩心中欢喜,声音里带了几分愉悦,听在文兰耳中,宛若阆苑仙乐。

    她从怀里掏出一只满池娇的荷包,这只荷包被她揣了一路,带着她的温度,染了她的体香。

    她把荷包双手捧到杨胜秋面前,却不敢去看杨胜秋的脸,生怕看一眼,自己就会晕倒:“就在这里”

    少女的手指雪白纤长,荷包上的鸳鸯栩栩如生,可是杨胜秋却视若不见,他一把抓过那只荷包,从里面取出一个方胜。

    他微微蹙眉,吃饱了撑的,折成这样,多难拆?

    不过,这也提醒了他。

    他没有急着拆开方胜,而是重又放回荷包里。

    他将荷包塞进衣袖,双手抱拳,冲着文兰施了一礼:“姑娘大恩,胜秋没齿难忘,请受小生一拜。”

    文兰羞得用帕子遮住脸:“奴家哪里当得起公子大礼,只求公子记得奴家,不要忘了奴家”

    说完,转身就跑,好像她若是不跑,杨胜秋就要非礼她一样。

    她跑出书铺,娇喘着停下脚步,轻抚着胸口,终于忍不住转身回头,见窗户敞开着,杨胜秋背对着窗户坐着,仍然坐在二楼窗前,落日余晖映在他的身上,那背影好看得如同一幅画

    杨胜秋没有回头,当然也不会知道有人痴痴地看了很久,即使他知道,也不会转身去看。

    那封信太让他震惊了!

    虽然没有信封,信上也没有落款,但是杨胜秋还是一眼认出,那就是冯恪的亲笔!

    重要的是,信上的怀字,全都少了最上面的一笔。

    这是冯恪特有的写法,这是因为冯恪的生父单名一个怀字,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毕竟,见过冯首辅手书的人只是少数,对冯首辅的字体品头论足的人就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