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0-180  清穿之四爷养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胤禛又一次嘴巴开光,翌日,隔壁就大张旗鼓地庆祝起来,胤禩还给亲近的人家发了帖子,要宴客庆祝一番。

    虽然刚怀三个月声势就闹得这般大稍显浮夸,不过考虑到胤禩今年已是而立之年,却子嗣单薄,只有一儿一女,欣喜若狂之下也就能理解了。

    不过胤禩还是有分寸的,只邀请了下属的旗人,没有邀请其他达官贵胄,所以也没几个人说闲话。

    胤禛挑在康熙中途回宫那两日入宫面见,一早进去,晚间才回来,虽然表情不甚明显,不过轻松写意的姿态表露出他这一趟的顺利。

    “成了?”齐布琛好奇问道,“什么时候施行?”

    胤禛矜持道:“皇阿玛只说不错,还没说要用。”

    齐布琛鄙视地看了他一眼,就装吧!

    事实证明胤禛确实在装,今年的万圣节虽然不是什么整寿,但却是康熙登基五十周年,所以办的比往年要盛大一些。

    万寿节当日,康熙下旨诏谕天下:“朕于今日,临朝已有五十年,忆起初登基之时,也曾豪情万丈,欲缔造盛世,后年纪愈长,愈感当初之天真。如今朕年近花甲,恐无法完成当初之豪言,愧煞也。恰逢雍郡王月前有奏,言各地人丁虽增、土地却并未扩大,按人丁加征实有不妥。朕日思夜想,觉其所言有理,便在今日令各省督抚,将去岁末上报钱粮册中的人丁数不增不减,定为永额,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旨意一出,满城皆惊,但康熙选的这个时机太好了,让这道永不加赋的旨意好像是大赦天下一样的施恩政策,当然这也确实是施恩,不过这样一来,本来能反对的人都不好提出反对意见,只能歌功颂德。

    而作为德政,这道圣旨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以告示形式宣告于万民,让他们知晓皇上的恩德,然后感恩戴德,普天同庆皇上登基五十周年之喜。

    顺带的,作为圣旨中被明确点名的胤禛,也跟着刷了一波声望,名声肉眼可见地好起来。

    胤禛却没有多高兴,齐布琛问他为什么,胤禛抵着她悄声道:“三哥不太行,想让我顶上。”

    齐布琛秒懂,太子复立后,胤褆被圈禁,胤禩被打压,其他人虽然得封,也有一些声势,但老实说,都是小打小闹,比不上当初胤褆和胤禩的场面。

    复立的蜜月期过去后,康熙对太子的态度又有变化,有意无意地开始捧胤祉,但凡有什么露脸的场合,都让胤祉去。可惜,胤祉不知是性格原因还是别的,气场总是撑不起来,围着奉承的文人虽然多,但支持他的大臣却没有几个。

    康熙可能也对胤祉有些恨铁不成钢吧,刚好这次胤禛自己冒头撞上去,免费的儿子不用白不用,就直接拉出来作筏子。

    否则不可能在胤禛暗示不想出风头后,还这么光明正大的昭告天下。

    “问题大吗?”齐布琛担心道。

    胤禛微微摇头:“应该不大,我这些的表现,应该早被排除在外了。”否则皇阿玛也不敢这么放心大胆给他蹭声望。

    可惜,这一次,胤禛却是猜错了,他低估了热爱权利之人的野心。

    当然,这其中,康熙的助力不可忽视。

    万寿节后不久,因着今年开年以来没下过几场雨,担心旱灾,钦天监便上折请求祈雨,康熙命礼部准备祈雨仪式,又命胤禛主理此事。

    齐布琛略有无语:“钦天监连日食都能算出来了,为什么还会相信祈雨这种东西?”

    胤禛无奈地看她一眼:“不然你让他们怎么办,算出什么时候能下雨吗?”

    钦天监的人也不过是想要防患于未然,未免未来天灾这口锅背到自己身上罢了。

    就是作秀呗,行吧。

    任谁也没想到,老天爷这么给面儿,祈雨仪式的第二天,整个京城就笼罩在瓢泼大雨中,直下了一日一夜。

    齐布琛无语凝噎,稍显无措地看着胤禛:“这怎么说?”

    虽然朝廷上层有不少人都已开化,对天气变幻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广大的百姓没有啊!

    这波祈雨这么成功,胤禛又有永不加赋的声望在前,民间还不得给他神化?

    事情没出齐布琛所料,京城的百姓们果然将这波下雨的功劳安在了胤禛身上,都说是因为雍亲王心系百姓,老天爷为其仁心感动,才将下大雨,免去今岁旱灾之罚。为此,京城好多百姓都在家里给胤禛立长生牌位,日常上香求他保佑今年丰收。

    好家伙,这是直接给胤禛封神位了?

    “怎么办?”

    听完下人对坊间动态的汇报,齐布琛用无辜地眼神看向胤禛,询问应对措施。

    胤禛无奈地看她:“你觉得我像知道该怎么办的样子?”

    事发后,他就在冥思苦想该怎么应对这一波,然并卵,想不出对策,百姓是最容易煽动的,却又是最不容易改变认知的。

    齐布琛心里发苦:“要不,咱们派人去传点你的负面谣言,或者,将这事的功劳归到那些喇嘛身上去?”

    胤禛叹气:“试试吧。”

    结果证明不可行,说胤禛坏话的人差点被百姓打死,喇嘛倒是有点效果,也有不少百姓开始感念他们,但他们并不能代替胤禛,谁叫当初宣扬的时候,说的是胤禛全程主持祈雨礼呢。

    爹坑儿子,康熙有一手的。

    “走吧。”胤禛这阵子叹气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收拾东西,去圆明园种地。”

    这也算回应百姓求他保佑丰收?未来说不定真能民间封神,就叫神农?

    想象一下胤禛头上长满稻谷的神位形象,齐布琛差点被自己的脑补逗笑。

    一家人连夜打包跑路,在圆明园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种田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