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节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润的,“谢谢你,元宝。”

    元宝害羞,“哎呀,不值什么!”

    今天天气还不错,两人商量好出城去郊外报恩寺上香。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

    第40章

    报恩寺位于西直门外的西山。西山很大,其中有一部分属于皇家别苑,报恩寺乃是国朝建国的太/祖皇帝为了纪念母亲所建,百年来香火鼎盛,乃是京城的百姓上香拜佛的第一大去处。

    卢青桑并不信佛,对于很有钱的报恩寺捐香火钱更是没有兴趣。但是这年头女眷出门扯的理由中去拜佛的理由无疑是最正当不过的,加元宝特别想请张平安符,卢青桑就跟着她来了,顺便寻找新的商机。

    两人在报恩寺山门外下了马车,立刻就被报恩寺正门的大金匾吸引中了目光。在路上时已经听赶车的师傅说了,报恩寺正门的金匾乃是用纯金打造,一丝一毫不掺假,上书“报恩寺”三个大字是太/祖皇帝亲自提笔书写,苍劲有力,雄伟非凡。

    卢青桑抬起头看“报恩寺”三个大字,风龙凤舞,似行非草,卢简在书法方面有造诣,托原主的福,卢青桑也能稍微看出些好坏来,就这太/祖提的字,独具一格,兼了楷、行、草、隶四者之风,堪比王羲之在世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37节(第2/2页)

    寺院的正门专供接待帝后,普通人走侧门进去。

    卢青桑进了寺庙的第一感觉就是壕,大雄宝殿高而阔,金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殿壁,纯金打造的释迦牟尼像,而佛祖背后的佛龛则是用金丝檀木打造,几乎闪瞎人的眼睛。

    听说当今皇帝舍得在佛道上花钱,以至于连边关将士们的军费都筹措不出来,由这个报恩寺就可见一斑。

    既来之,则安之。卢青桑与元宝在大雄宝殿叩了三个头,一人捐了五十文钱,然后得到了一张平安符。

    卢青桑真的很明显地看到,她与元宝掏出五十文时,那个在功德箱旁边的小沙弥撇撇嘴,很不屑的样子,而在卢青桑之前的人一口气捐了五百两银子时,小沙弥笑得眼睛都弯了,“施主的诚心佛祖一定会看得到。”

    佛法不是讲究众生平等么?

    那一刻她真的很想说请把我的五十文钱还给我,这五十文钱也是我辛辛苦苦凭一双手挣回来的,可她还是忍住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头一个皇帝带了个不好的头,下面的人有很多也开始念歪经。

    请过平安符后,她就不想在拜了,只在寺庙里随意逛逛,看看巍峨的藏经楼,数数罗汉,饶有兴趣地欣赏壁画,罗汉堂的壁画画的是十八层地狱的惨状,扒舌呀,下油锅呀,元宝捂着眼睛不敢看,卢青桑只好带着她出来。

    还有什么韦陀殿,财宝天王殿,两人随意逛逛,无甚稀奇的地方,不过卢青桑却发现了一副很有禅意的楹联。

    “想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她嘴上念了一遍,心里又默默地想了一遍,只觉得今日来拜佛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副楹联。

    人人皆道,报恩寺的斋饭美味一绝,卢青桑很感兴趣,想尝尝香菇做的鸡是什么味道,冬瓜假扮的红烧肉与真正的红烧肉又有几分区别。

    此刻正是用午膳的时候,报恩寺的斋堂已经排满了人。卢青桑与元宝老实排队,元宝奇怪地问卢青桑:“姐姐,我以为素菜就是用素油炒几个青菜,青菜萝卜即可,可是你看那边红纸上写的菜单,芙蓉鸡片、葱烧海参、东坡肉,都是荤菜的名字呀,把素菜做成荤菜的模样味道,多麻烦,那还不如在家里直接吃肉呢!”

    卢青桑笑道:“这叫‘素菜荤吃’,可见大家伙儿骨子里还是爱吃肉的,寺庙迎合也不无道理。”

    两人一番对话让后面一位夫人掩袖而笑,道:“小姑娘这话说的有道理。”

    夫人身边的小丫头也捂着嘴巴笑:“大家都在掩耳盗铃。”

    这位夫人四十岁出头,穿一身素色水田衣,头上插银钗,打扮的不如何华丽,但看着端庄优雅,书卷气很浓。卢青桑一眼就对这位夫人心生好感,两人攀谈了几句。

    夫人道:“我随夫家来京城不久,听说这报恩寺久负盛名,就过来拜佛,却……”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下,微微摇了摇头,剩下的话并没有说完,一脸失望之情。

    卢青桑道:“我与夫人有同感,不过这报恩寺倒有一样好的,它的楹联都写的十分有禅意。”

    夫人笑道:“是了,我听一位师父说有些楹联是了空大和尚写的。”

    能称得上“大”的,必定是德高望重的大禅师,卢青桑在寺庙内也看到过了空大和尚的石碑。

    当年太/祖皇帝要让了空做报恩寺的住持,了空志在天下,悄悄离去,在民间云游数十年,帮助贫困百姓,后来在福建某寺圆寂,太宗皇帝让人把他的舍利子带回了报恩寺。

    闲聊几句,就排到卢青桑,卢青桑告辞了这位夫人,与元宝进了斋堂。

    两人点了东坡肉、素鸡,以及两碗素面。东坡肉从外形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只做到了形似,味道还是冬瓜的味道。素鸡出乎卢青桑的意料,鸡肉用了豆干代替,但里面有鲜蘑调味,所以味道非常鲜美,总体来说,还行。

    吃过斋饭,两人从报恩寺出来。卢青桑有些疑惑,报恩寺香火旺,人流多,为何山门外连一个摆摊的人都没有,庙会的形成最开始不就是跟寺庙有关吗?

    两人没有乘坐马车,步行散步,一直走了两公里路才看到有摆摊子卖米糕的老大爷。卢青桑买了两块米糕,问道:“大爷,为什么没有人在报恩寺山门外摆摊呢?”

    老太爷一边拿油纸给她包米糕,一边说:“那里是报恩寺的地方,寺里的和尚不让摆。”

    卢青桑道:“怎么山门外也是报恩寺的地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