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205  (历史同人)在西汉庖厨养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点腥味也无了,色泽红亮,季凤啃了一个鸭掌,只觉着味深入骨,

    “原来这就是卤!真香!”

    田氏也觉着极好,“如今京中好吃炮鸭,这鸭头和鸭掌也用不上,便桥东头多的是,价也贱,就是猪下水,也比猪肉便宜呀!还是我女儿聪明,知道卤这些个杂碎来挣钱!”

    这鸭掌买来才二钱一个,鸭头四钱,就是市面上多见卖切肝的,生猪肝价也不贵,一片七八斤的猪肝,也不过二十钱,这其中,猪蹄最贵,进的也少,拢共六个。

    其实季胥倒想卤些牛肉来卖,但如今牛肉价极其高,就是长安这样的富贵地,普通百姓也吃不起,不适合做市井吃食,才在便桥东头买了这些杂碎下水回来,起初田氏还觉腥气,卤好一吃,抿着骨头,直说女儿这点子极好。

    “有这样的好东西,咱们若能在交门市赁了铺子卖卤货,那银钱还不大把大把的来?”

    第128章

    因昨儿夜里还在下雨,槐市那处必定满地的水洼,要晒上一两日,才能到那处去出摊,是以今日全家都去交门市卖卤食了。

    这卤好的杂碎,都用双耳大陶盘分门别类的放好,行车途中盖好盖子,至于这卤过杂碎的一大釜卤水,季胥也都

    撇去了浮沫,在灶上盖严实了保存。

    季凤起初还可惜道:“这大骨头熬的卤汁,这样的天最多放到明日就秽臭了,吃了闹肚,不能用了。”

    听季胥说:“三伏天里早晚煮沸一次,便能天长日久的保存。”

    “当真?还有这样的好法子?”

    “不哄人,若是到了冬天,隔日煮一次就成,每次要卤杂碎时,适量的添些香料,这卤子用的越久,卤出来的东西越香呢。”季胥道,老卤便是这么来的。

    她提前备好了一块黄松木板,提笔写道:

    季氏卤食。

    鸭爪,四钱。

    鸭头,八钱。

    猪肝十钱。

    猪耳十六钱。

    猪蹄二十钱。

    鸭爪和鸭头是论个卖,后者则都是论份卖了。

    猪肝她买来是一整副,切成四片来卤的,客人要则买一片去;猪耳则是半只耳朵连着些猪脸肉为一份;猪蹄是一劈为二,半个为一份。

    这价钱都是提前与田氏商量好的,对于自己这笔字,季胥的说法是在宫城内,一个好心的太官教了她一阵子,后来妹妹们读蒙学,她在家也读书练字,才写成这样。

    好在田氏不通文墨,信服了,甚至说:

    “这都还是其次,这字就是那些苦读多年的太学生见了摊前的木牌子,也没有不夸的,足见是我女儿天分好,才多久就有这样的功夫了,若也能治学为官,少说是三公九卿级别的!”

    听的季胥一阵心虚,总之田氏信服了就好。

    她如今的厨艺,也推说是在宫中为奴时偷学的,田氏没有不信的。

    甚至到外头去说,她女儿在娘胎里就会拿厨铲了,是得神仙指点过的,打小就有天分,如今这“卤”,都是她女儿自个儿琢磨出来的,别人越夸她女儿有能为,她越是受用。

    一家子穿了不怕水的木屐子,向交门市去了。

    田氏驾车,季胥坐在车前,后面放的是盖好的双耳陶盘。

    她们孩子不好坐,跟着车走过去,一路都兴高采烈的,叫唤道:

    “卤食,卖卤食欸——”

    巷子里的孩子们闻声而至,一路伴着吆喝,惹的路人问:

    “卤食?何为卤食?”

    “季氏独门卤汁浸煮为卤,吃着香透里肌,咸鲜回甘,鸭掌、鸭头也有,猪肝猪耳猪蹄也有,妹妹买回去,就酒下饭都是极好的,我的这些孩子们,也都是爱极了的,吃了追着还要呢。”

    田氏说的那妇人动心了,当街就说要看看。

    “我家那口子好吃猪肝,每年都要做十来斤的腊肝,就是外头的切肝也不知买了多少了,倒不曾吃过卤肝。”

    田氏前后张望了,将车勒停在路边。

    季胥用匕首片了点卤猪肝给妇人尝。

    这妇人细嚼了,只觉入口即化,未咽先滋,点头道:

    “这卤肝好,给我来一份!”

    季胥的手是洁净的,搬了刀俎来,现切了一份,盛在妇人的食箪里头。

    这附近百姓到交门市去买熟食,都会自己携了食箪,就是遇上空手的,季胥也有备一些东郊灞桥买来的黄麻纸,但这纸粗糙,不防汁水,带了食箪的都不好用这个。

    “哪个让你们在路边卖的!”

    只见有皂服市吏来赶,好在她们也卖了这一份,田氏一面说些好话,一面驾车走了,吆喝着进了交门市。

    这处是长廊式的列隧,总的有四十重,隧道中罗肆成百上千。

    交门市的特色便是大食肆少,以市井小食居多,煎鱼切肝,韭卵炙豚,醴酒乳酪……

    那些坐拥大廛室,也就是库房的大贾们,多是山南海北贩卖货物的,他们货积如山,低买高卖,有六谷五蔬、金银铜器、绫罗布匹……

    这会刚好击鼓令市,渐渐的进来人,她们一家到了市内。

    只见那郑、钱两家,早都在那摊子附近,等着观望了。

    她们将这些双耳盘摆在案上,牌子立在摊前。

    郑家生意冷清,已经无望租赁这位置了,来这凑热闹的,问道:

    “这上头写的什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