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0-180  好时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信,这件事你知道吗?”

    赵廷暄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阿娘曾经在信里说过,她有办法让他回到梁地,并且乔贵妃愿意帮忙。

    他瞪大了眼睛,他不傻,他只是把一切全都想得太简单。

    “长姐被指婚给燕侠,那她就要嫁到京城,长姐到京城,那我”他的脸上瞬间褪去血色,用力摇头,“不会的,肯定不会的,长姐是阿娘的亲生女儿,阿娘不会,肯定不会”

    赵时晴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其实你已经想到了,只是你不愿意相信而已,你知道她是做得出来的。”

    赵时晴口中的那个“她”就是指的老梁王妃聂氏!

    赵廷暄呆若木鸡。

    赵时晴却继续往他心口上捅刀子:“其实他们原本想为长姐指婚的那个人并非燕侠,而是朱玉,就是坏事做尽,恶贯满盈的那个死太监朱玉!”

    第172章 林贤(两章合一)

    赵廷暄当然知道朱玉,他连家门都没出,就要赔朱玉一万两银子。

    听到朱玉被阉的消息,他还窃喜过,后来朱玉死了,他更是在心里说了无数句“恶有恶报”。

    可是现在,当他得知就是这个人渣,差一点就成了他的姐夫,而这一切还是因他而起,赵廷暄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的身体如有千钧重,四肢五官都变得僵硬麻木,他甚至张不开嘴,说不出话,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若是姐姐嫁给朱玉,那他就只能以死谢罪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赵时晴重重一掌拍在他的肩膀上,赵廷暄才像是解开封印一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好在朱玉死了”

    他想说“好在朱玉死了,姐姐没有跳进火坑”,可是后面的话,却说不出口,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终于意识到,无论姐姐是嫁给朱玉还是燕侠,全都是拜他所赐!

    赵时晴就像是看穿他的心事,幽幽说道:“如果不是因为你,姐姐可以在梁地挑选一个心仪之人,能被姐姐看中的人,人品样貌也不会差,她可以住在梁都,那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有她的亲人,有她的朋友,有她的家。

    可是现在姐姐却不得不远嫁,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这一别可能便是一辈子。

    更何况,她还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还要面临一个全然陌生的家族。

    更重要的是,她不但是远嫁女,她更是人质,咱们的长姐,她要代替你,在京城做人质!

    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善待身为人质的儿媳,更不是所有的男人在皇权威压下还能与妻子举案齐眉。

    二哥,你回到梁地,便能过回以前的生活,你依然是尊贵的二公子。

    可是姐姐呢,等待她的是刀山火海还是山青水秀,你不知,我不知,她更不知!”

    赵时晴话音未落,赵廷暄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3/15页)

    是泣不成声。

    赵时晴静静看着他,良久,转身离去。

    赵廷暄哭得不能自已,面对梁地方向,跪了下去

    赵时晴发泄了一通,心里舒服多了。

    她漫无目的走在街上,姐姐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她要做什么?

    离开京城?

    回梁地?

    等到姐姐出嫁的时候,再和姐姐一起回来?

    因为今天要和赵廷暄见面,所以赵时晴出门时穿了男装,并且简单易容,虽然没有判若两人,可若不仔细看,也看不出她是女子。

    远远闻到一股焦香,赵时晴望过去,却见竟是一个卖烤鱼的摊子。

    她还是第一次在京城见到卖烤鱼的,刹那间便把所有烦恼全都抛到脑后,飞奔着跑了过去。

    摆摊的是两个少年,大点的十七八岁,小的十三四岁,两人有几分相似,看着像是一对兄弟。

    摊子上已经坐了两个客人,比起其他摊子,这里算是冷清了。

    赵时晴看着架子上两面金黄的烤鱼,咽咽口水,指着一尾草鱼说道:“我要这条。”

    两兄弟中的弟弟看她一眼,有些好奇:“你一个人吃吗?”

    赵时晴点头:“是啊。”

    小阿弟:“这条鱼有三斤重,你一个人吃不完。”

    赵时晴:“小看我了,别说只有三斤,五斤的鱼我也能吃完!”

    小阿弟没再说话,拿起刷子往鱼身上抹小料,赵时晴挑了一个看上去最干净的凳子坐下,笑眯眯地等着她的烤鱼。

    忽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小哥,你也是外地来的?”

    赵时晴转身去看,说话的是一个有眉清目秀的少年。

    是的,赵二小姐以貌取人,看人先看脸。

    少年穿着半新不旧的蓝布书生袍,头发没有绾簪子,绑了一根和衣裳同色的蓝布条,蓝布条上还绣了几片竹叶,可见家里有位心灵手巧的母亲或者姐妹,当然,也有可能他已经成亲,这是妻子绣的。

    少年身边放着一只落满灰尘的书箱,一看就是走了很远的路。

    他说的虽然是官话,但是却夹带着口音,一听就是外地人。

    赵时晴也同样如此,梁王府的孩子从小就讲官话,在没来京城之前,赵时晴一直认为自己讲得一口标准的官话,可是到了京城,只要她一张嘴,别人便知道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