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淌,气机弥漫,整个果林都罩在这股新生之力下。
林间空气比往昔更添甘甜,灵气浓郁,一呼一吸,便是沁人心脾的生机。
姜义立在树下,闭眼深吸几口,心肺都被涤荡得清明。
只这片刻,已胜过以往半刻苦修。
他竟一时舍不得挪步,仿佛这小小天地,已是世间第一洞天福地。
只是,这般舒泰,他终究未曾沉溺。
缓缓睁眼,望向手中那只已然空空的陶瓶,心头的热潮也随之敛去。
还有正事要办。
当即,他手腕一翻,十二枚玄铁小旗已静静落在掌心,正是那位「桂家七姑婆」送来的小聚灵阵。
「拿着。」
姜义随手递与姜亮,吩咐道:
「去寻你娘,再叫上锦儿一道,把这阵子在村中布下。」
话至此,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远处起伏的山岭,语气淡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莫让这好不容易聚拢的灵气,白白便宜了荒山里的狐兔魍魉。」
姜家屋后这道灵泉,本就是灵气源头,日夜溢散。
这些年来,倒也滋养了两界村的田亩与乡邻,只是随着时日一长,还是免不了散入山野,平白肥了些不相干的草木精怪。
毕竟,开荒拓土再快,也追不上灵气四散的脚步。
如今得了这套聚灵阵,正好能将自家根基圈拢。
姜义沉吟片刻,食指在空中虚虚一划,圈定了方圆:
「就以你妹夫家庄子为界,把灵气尽数收在此处。往后,这一圈地界,便是我姜氏的根本了。」
姜亮自是明白轻重,郑重点头,接过阵旗,不再多言,身形一晃,便如一缕青烟般散去,自去寻母亲与闺女商量布阵之事。
屋后转瞬又只余姜义一人。
他托着那只莲池陶瓶掂了掂,分量轻若无物,承载的却是整村的生计。
辨明方向,身形一起,已径直往西牛贺洲去了。
一路行去,虽挑的皆是荒僻小径,四下寂静无声,仍能见些乾涸痕迹。
风自林梢拂过,草木清香里,夹了股焦灼的土腥气。
山林两侧,叶子卷曲,失却翠意,灰蒙蒙垂着头,没了半点生机。
偶尔见得几道溪涧,也近乎断流,河床上只剩一片晒得发白的卵石。
姜义索性循着河道,逆流而上。
两日遁光,不紧不慢。
终在崇山峻岭间,觅得一处荒泽。
此地水汽犹丰,人迹罕至,最是合适。
他立于泽畔,将陶瓶口倒转,只送入一丝微末法力。
只见那朴拙瓶口,忽似化作无底归墟。
平静湖面,骤然陷下一道水龙,粗逾水桶,却无声无息,连半点波澜未惊,尽数被瓶口吞去。
此等声势,若是任其汲取,只怕顷刻间便能吸乾这百里大泽。
眼见湖水下落半尺,约莫取了此地一成水量,姜义手腕一翻,收了法力。
水龙顿断,湖面重归平静,仿佛什麽都未曾发生。
姜义亦不多留,收起陶瓶,复踏上程。
如此反覆,寻了七八处人迹罕至的江河湖泊,每到一地,只取一成,绝不多沾。
既不至竭泽而渔,又免得声势过大,招来麻烦。
半月奔波,总算将陶瓶斟得七八分满。
其中能容多少,他自也难言,只晓得定是骇人数字。
解村子燃眉之急,当是绰绰有馀。
待得重返两界村时,已是二十日后。
村中景象,比起姜义离去时,更添三分萧索。
北头那道素来不涸的小溪,早见乾涸。
夜里仍散着白日馀温,像一截烧尽的香灰。
村中几口浅井,也渐渐见底。
吊上来的木桶,十次有三四次是空的。
便是有水,也带着浓重泥腥,得沉上半日,方可勉强入口。
幸而乡邻之间,还能你匀我一瓢,我借你一担,日子勉强支撑。
只是,谁都心知,这不过是苟延残喘。
井里的水,是一日少过一日。
再这样熬下去,不出半月,怕是真的要出大事了。
人心一慌,闲言碎语便多了。
村头巷尾,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触怒了哪路神仙,有人道是天道反常,更有甚者,压低了嗓子,悄悄传言是不是妖孽作祟,才惹来这般灾祸。
说法千头万绪,谁也说不准。
于是稀奇古怪的土法子,也跟着冒了出来。
有人家在门口摆供桌,插三炷劣香,供一碗清水,对着灰蒙蒙的天,磕得头破血流。
也有些胆子大的,凑在一处,杀鸡宰羊,草草搭了祭台,跳几段不成章法的傩舞,求那虚无缥缈的龙王爷开眼。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