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152  山川尘海:如是我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听闻,奉先寺众僧即将迁往西边的一处峡谷荒地,打算闭寺隐世。”

    楚玮不以为然地挥挥手,“这倒不用担心,本王那十六弟可不会轻易放人的,他还没开始折腾呢。”复又重新靠进软椅中,指尖攒动,略一沉吟,“现下要紧的,是寻一个合适时机,将那佛骨夺来。”

    绪智嘴上应承着,心底却在暗自担忧,不知楚豫会何时将那药用给狐狸,也不知自己赶不赶得上搭救。

    舍利子他得要,却也不想同灵界的族类结怨。

    他忖度着,开口提议道:“正如王爷所想,摄政王不会轻易放过奉先寺等人,不若您找个理由,将贫僧安排到他身边相助,这样一来,也便于贫僧寻到合适的时机。”

    楚玮斟酌着对方的提议,“倒是个可行的法子。”

    ……

    且说前任国师元慧的逝世,民间自然唏嘘不已,但更多的,是对于他圆寂方式的非议蜚语。

    堂堂高僧禅师、传说中佛子转世的圣僧,他的圆寂居然不是该有的坐化入境,而是预料之外的气绝暴毙,当真有些不可言说的味道。不止令修行之人失望,百姓之中,因为之前玉峰寺的事件,多少都对佛道信仰产生了质疑,坊间渐渐亦有暗嘲讽言传出。

    不堪入耳的流言忽然袭向奉先寺,完全不见对逝者的尊重。

    奉先寺众僧,对此默默承受,比起失去寺主的沉痛,这些妄言又算得了什么?

    三日后,元慧的丧事在低调而简素中匆匆结束。

    未了选择将元慧焚化火葬,燃尽的骨灰,被他盛放在十三寻来的(实则问白不解勒索来的)龙骨玉石坛内,准备带到新的寺址后再做供龛,安放入塔。

    他已从白不解和黑不辩那里得知,元慧并未入冥府轮回,想是归往梵境了。

    他心中实是松了口气的。

    未了一直担心,元慧这一世为自己行了逆天改命的术法,会影响到他的元神修行,即便是佛子转世,只要入了轮回,就会身负因果业障的约束,此间不了,便是神佛亦回不得梵境,唯有重修正果方能解脱。

    看来,元慧所做的一切,都自有安排。

    未了放下纠结,着眼于当下的处境,他意识到楚豫不会像文帝楚权那般容忍佛寺,也不知为何,楚豫对奉先寺一直存有不可磨灭的敌意,而这敌意,不会因为师父的圆寂而消逝。

    因此,再三考虑后,未了决定将迁寺的计划提前。

    先是命悟凡悟净等人各带一队弟子,分批择日启程,走不同的路线,为了确保众僧顺利离开,他则会带着休言、休武和十三,留到最后,待众僧走出淮地范围,确认安全后,他们再出发上路。

    计划是好的,但变化是莫测的,此劫注定,终究是躲不过,亦难逃。

    ?

    第89章 灭佛起

    这场起伏了多次、又被文帝楚权轻轻按下多次的灭佛风波,最终在他安枕皇陵后,彻底爆发了。

    宫史记载,是天册始年的某日早朝,摄政王楚豫与众臣议事,曰:六经儒教,弘政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存立。佛教费财,悖逆不孝,并宜罢之。

    有臣争之,而摄政王怒而驳斥,曰:佛生西域,天子非五胡,心无敬事。既非正教,必予废之。

    于是一道令下,一场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灭佛行动开始了......

    令曰,废除南楚境内所有佛道宗教,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限期一月,要么穿甲入营为兵,要么解袍归田为民;寺庙宝刹尽数摧毁;所缴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若有抗令者,一律按有罪处置,若带头抗旨,则当即诛斩,藏匿僧尼者,皆按同罪论处。

    诏令颁布下达时,不久前刚晋升成为皇太后的苻氏,到底没能忍住,冲到楚豫面前,竭力阻止这场残忍的行动。

    “王爷要下令灭佛?先帝逝前颁布了南楚各宗教的治理政策,已言明朝廷不会再推崇任何教派信仰,佛道寺庙逐渐肃清,王爷为何罔顾先帝之意?”

    “太后慎言,本王只是替先帝看清事实,不能让他在陵中安眠时仍是被迷障双眼的。”楚豫不慌不忙地从案卷中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着苻氏,“更何况,今圣尚年幼,本王既为摄政辅臣,便要及时为其灭退不安因素,将这些擅蛊惑的虫豸从圣上身边清扫干净,免得往后再起祸乱朝纲之势。”

    “你真是疯了不成?”

    苻氏不可置信地盯着楚豫,眼前的人,是何时变得这般残忍,如此陌生可怕……

    楚豫失笑,可眼底却无半点笑意,他斜睨着苻氏,嘲讽似的开口:“我疯?该清醒的是你才对,分明不辨菽麦,善心无处使了。”

    话很刻薄,甚至摆明了以下犯上的态度。

    苻氏虽听得不忍蹙眉,却仍试图劝解,“即便你想要南楚再无佛教道门存息,只要将这些僧道赶出疆土境外即可,何至于要赶尽杀绝,未免太过残忍。”

    楚豫冷了颜色,寒了言辞:“太后莫不是久居深宫脑子不清楚了?南楚僧尼道侣近百万,是南楚人丁总计的十分有余,你晓得这是多大的兵源民力吗?还俗,他们便可成为我南楚的兵民之力,赶出去?是要替他国白白送去人财之力?”

    苻氏愕然愣住,这一点,确是她未曾考虑过的,如此数目,对这一时期极度缺乏兵源财力、且面临边境胡患的南楚,是多么重要的存在,不难理解。

    可是......

    苻氏不由得感到羞愧,脸色一阵红白交替,“哀家只是想...这事可以从长计议,本不必如此武断,哀家相信,先帝亦非看不透此事,但——”

    楚豫漠然打断了她,“本王也知太后想说什么,先帝是看得透,他想到的,无非是放缓步伐,缩减信众,限制寺院僧侣的数量,诸如此类的徐徐图之……不过本王不赞同,”他从长案后起身走出,慢慢来到苻氏身前站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又为何要手下留情?你大概不晓得,那奉先寺的元慧死后没几日,圣子未了便暗中让寺众分批迁移离开了,你当他为何如此?”

    “什、什么?”苻氏对此确实毫不知情。

    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