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番外 一  清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中,更是让他火上加火。

    西征大军头顶时刻笼罩着一层低气压,距离定国公五米之外,都能感觉到杀气。军中将领纷纷走避,唯一不受影响的大概只有孟清和。

    孟伯爷一身绯红公服,仰头站在沈瑄马前,笑呵呵道:“国公爷一路顺风,凯旋而归。”

    骑-在马上,玄色铠甲加身,沈瑄垂首,更显煞气弥漫。乍然弯起嘴角,黑眸似不见底的深潭,“十二郎尽管放心,瑄定会早去早回。”

    摸摸脖子,孟清和总觉得后颈发凉。

    该不是,自己的心思被看出来了?

    他绝不是对国公爷不满,盼着他早点出门。实在是身体素质不过关,国公爷在家不上班,夜夜笙歌什么的,着实有点受不住,压力山大。

    为自身着想,必须让国公爷出门打几仗,发-泄-一下过剩的精力。至于刚好撞到-枪-口上的奥斯曼-帝-国,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孟伯爷能做的,也只是意思一下,滴两滴鳄鱼泪。

    明朝向西扩张,虽然早晚会遇上奥斯曼-帝-国,却不会这么快。怪只怪大食人没给苏丹提醒,明朝的皇帝不好惹。奥斯曼军队连续几次截留明朝货物,扣押明朝商船,落在永乐帝眼中,不是挑衅还能是什么?

    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打败奥斯曼,相当于扫清前往欧洲的道路。

    明朝获得黑海的制海权,掌握非洲好望角,欧洲人想要大航海?

    做梦去吧。

    沈瑄领兵出发后,孟清和挂起世界地图,给朱瞻壑普及欧洲地理知识。时光流逝,许多后世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西来的商人和郑和船队,缺失的部分很快就能补足。

    “少保是说,这里是夷人的国家?”

    “正是,此处即为佛郎机。”

    “好小。”朱瞻圻凑头过来,比划一下手指,“还没有孤封地一半大。”

    孟清和挠挠下巴,对此不发表评论。

    现如今,朱瞻壑和朱瞻圻一并听他授课。三头身的光荣称号成功转移,农民揣的习惯,成为小哥俩的标志性动作。

    看着一大一小,一样忽闪的大眼睛,孟清和咳嗽一声,转过头,好悬才把某个念头压下去。

    这哥俩不是普通人,上爪子掐?找死还是找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和》 第235章 番外 一(第4/1页)

    永乐十五年,春

    一支自西行来的驼队,于清晨时分抵达瓦剌本部所在,忽兰忽失温。

    冬日的冷风尚未完全退去,鲜嫩的青草已在残雪中冒出新芽。

    晨光照亮牧民的帐篷,驼铃声惊醒沉睡一夜的大地。牧民走出帐篷,呼吸间凝结出清晰的白雾,很快在响亮的号子和笑声中消散。

    自永乐九年瓦剌内附,马哈木统领的绰罗斯部便迁移到忽兰忽失温游牧。

    马哈木的几个儿子都被明朝授予官职。马哈木本人并未得到朝廷新的敕封,但每年获得的金银布帛赏赐却是不少。

    朝廷在忽兰忽失温附近设立数个守御卫所。三个指挥,除一人出自马儿哈咱的部落,其余两人都是马哈木的儿子。长子脱欢率领部落勇士随明军出征,多次立下战功,已被授予三等伯爵位。

    马哈木的六个孙子,三人考入北京国子监。虽然读书写字一般,做不出锦绣文章,上马打仗,列阵对战,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最小的孙子额森,更是在骑兵对战中斩获两次榜首。无论其他蒙古贵族子弟,还是女真各部勇士之后,抑或是从亦里巴里来的部落头人之子,全都不是对手。

    马哈木很满意,在鞑靼和兀良哈诸多头领面前尤其有面子。

    去年底,额森在年末比武中表现极为突出,连胜数场,得到皇孙青眼。

    消息传来,马哈木嘴角咧到耳根,对着来访的鞑靼头领,笑得无比得意。

    阿鲁台再狡诈多谋又如何?

    老子有好儿子,好孙子,他有吗?没有吧。

    鞑靼头领被气得七窍生烟,却硬是没一点办法。

    顶回去?

    连能站住脚的理由都没有。

    马哈木的孙子额森,如今在北京国子监中的确是名人。

    得皇孙青眼,乍一看没什么。皇室子弟,年长分封后都要组建护卫,提前看好,几年后直接调人,算不得稀奇。关键是,看好额森的不是别人,是皇太子的长子,朱瞻壑!

    当时,当时兴宁伯也在场,不只拍了额森的肩膀,夸奖他勇猛,还道,他长大一定会是了不起的勇士。

    别说鞑靼,兀良哈三卫首领的儿子,也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难怪马哈木要乐得找不着北。

    朱瞻壑是皇太子的长子,不出意外,早晚会坐上龙椅。

    兴宁伯,在蒙古壮汉的心目中,完全是财神的化身。

    得到这两个人看重,额森想不飞黄腾达也难。

    马哈木圆满了,脱欢也终于明白,老爹特别重视额森的原因。

    “的确是没想到啊。”

    发表完感慨,派人送回一封家书,脱欢继续--跨-上战马,随明军向西行进。

    自永乐十三年,大明逐渐向西亚扩张。随着迈出的脚步不断扩大,触角开始伸向欧洲。永乐十四年,明朝同奥斯曼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