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  清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补缺额,谁能扛得住?

    齐王收揽的工匠,手艺绝对不一般,北京兵仗局不缺人,多出来的名额能不能给大宁几个?

    实在不行,用粮食换?

    尽管眼热,也晓得这话不能当殿出口。只能暗地里思量,从皇帝手里要不来人,或许能在白公公那里活动一下,要么,就请汉王赵王帮帮忙。

    沈瑄不用想,依朱高燧的话,很快就要进京。魏国公只管练兵,兵仗局和工匠的事压根不会插手。白公公的确不难说话,可要从他手里好挖人,也未必会那么容易,这事还是要仔细计划一下。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和》 第一百六十七章(第2/1页)

    四鼓之后,锦衣卫鸣鞭,天子过御道,登丹陛,群臣朝拜。

    孟清和位在右班,立于新城侯张辅之后,随礼乐礼官声下拜。

    文武之外,有齐王朱榑,秦王朱尚炳,宁王世子朱盘烒入朝参拜,孟清和不着痕迹扫了两眼,默默垂首,尽量让自己更像布景板。

    可以想见,他不会是今天的主角,即便是,也是在罢朝之后。

    在京城这些时日,朱高燧私底下透给孟清和不少“内-部”消息,其中就包括朱棣对宗室的态度。如周王,天子的同胞兄弟,唯天子之命是从,朱棣下令,绝无二话,自然是简在帝心,可以相交。如齐王,谷王等,最好远着点。

    看到齐王府右长史递到兴宁伯府的拜帖之后,朱高燧提醒孟清和,最好推了。

    “自永乐三年,齐王叔没少得父皇斥训。兴宁伯一直在大宁,怕是不知道,前不久,父皇在内廷发了好大的火气,就和齐王叔有关。”

    朱高燧语焉不详,孟清和没有深问,天家的事情,最好不要有太多好奇心。即便他被赐了国姓,也属于编外人员,尽量躲远点,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他想不到这点,沈瑄的在信中的提点,也足以让他明白该这么做。

    无论齐王是真有过,还是被诬陷,以朱高燧漏出的只言片语,孟清和能推断出,曾在建文年间囚困在京,差点把牢底坐穿的齐王,怕是又要倒霉了。

    齐王府长史的拜帖,不能明摆着退回去,也必须当没看见。

    得罪齐王事小,顶多被穿几次小鞋。无意间得罪了天子,问题才大。

    天子看某人不顺眼,还上杆子攀交情,这不是傻,是傻冒烟了。

    孟清和料得没错,朝会伊始,便有朝臣向齐王发难,言辞厉如刀锋,同齐王站在一处的秦王和宁王世子下意识退开半步,明显不愿惹麻烦上身。

    “臣启陛下,齐王于藩地多行不法,贪-暴-成-性,私-设-刑-狱,结无赖,餋剌客,私僣帝号为恶,及为-咒-诅-魇-镇-等事,察之皆有实证,罪不可宥,请治齐王之罪!”

    朱棣面带沉怒,看向齐王,很显然,之前几次敕谕,甚至将周王的上表封存,送到齐王面前,令他仿效学习,认真改过,都没有效果。齐王依旧故我,本次入朝请罪,也未必出自真心。

    齐王不是傻子,经历过建文年间的牢狱之灾,他比谁都清楚,此次进京恐会凶多吉少。可他还是来了,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天子看在兄弟的情分上,从轻发落。

    天子打着恢复太--祖-高皇帝成法的旗号靖难登基,将被建文帝打倒贬谪的亲王宗室一一扶起,为的是让天下人看到,太孙不顾亲情,冷酷无情,违高皇帝遗志,专向叔叔下手,骑兵造-反是无奈之举,抢了侄子的皇位是正义所驱。

    如今不过四年,悠悠之口仍未平,就要反其道而行?

    朱榑了解朱棣,一旦对方下定决心,绝不会轻易罢手。他连朱允炆都扛不过,哪有底气同朱棣对抗?

    看着站在一边的两个侄子,齐王万分后悔。当初不该犹豫,应该学习晋王和秦王,主动上表请裁减王府护卫,要么就学习宁王谷王,请天子为他换个地方就藩。

    如今后悔也晚了。

    天子一定会治他的罪,问题在于,举起的是砍刀还是木棍。

    敲闷棍,还有恢复的希望。

    刀子落下来,人头十成十要落地。

    朱允炆对藩王狠,朱棣比侄子更狠。

    齐王不敢向朱棣喊冤,却是灵机一动,须发皆张,怒视弹劾他的官员,厉声喝道:“奸臣又欲向天子进谗,效太孙时杀我耶?!”

    殿中顿时一静。

    孟清和腿站得有些酸,借着朝服的遮掩,小心动了动,忽然听到齐王这句叱喝,不免朝他看了一眼。

    到底是洪武帝的儿子,永乐帝的亲兄弟,皇帝明摆着要收拾他,仍能见缝插针,寻出一份生机。

    以齐王被弹劾的罪名,咒-诅-魇-镇一项就能要了他一家老小的命。

    宁王也曾被弹劾-魇-镇,推到官属身上才躲过一劫,却也失了人心,只能寄-情-书籍,连刀枪都不再摸一下。

    齐王未必有宁王的运气,但当殿喊出这句话,也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即使朱棣下决心要处置他,也必须再三考量,如何堵住天下人的嘴。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

    天子削藩是为-集-权。

    建文帝做过,没成功,原因是他太急,也轻视了叔叔们的实力。

    朱棣一样要-集-权,首要目标即是藩王手中的军队和护卫。他凭借燕山卫和边军-造-成-功,绝不希望后来者效仿。

    挑来拣去,齐王成了第一个倒霉蛋。

    不过,这个倒霉蛋明显比他预想中的要聪明。

    欲效太孙?

    打死朱棣也不能承认。否则,举旗靖难,复高皇帝之法,会成为彻头彻尾的一个笑话。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马上废了齐王,也要除王府官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