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外。
此时是农历十月,北疆的天气一日冷似一日。
李景隆率领的大军进渡卢沟桥时,发现桥头没有守军,升任都督的瞿能进言,燕王手下多知兵,弃守此桥,怕是刻意引大军围城。燕军在城内必定设置重防,攻城时应当小心。
大部分人却不以为然,李景隆更是放言,“不守此桥,吾知其无能为矣。”
听到此言,瞿能无语了,和瞿能有同样想法的人也沉默了。
主帅脖子上顶着的到底是脑袋还是个葫芦?
事实上,瞿能等人误会了,李景隆口出此言并非只是骄傲自大,也是为了安定军心。他麾下收拢了不少真定的败军,这些人本就对燕军心存惧意,哪怕知道瞿能的话有道理,他也不能认同,并且要坚决反对。
当此攻城之战,士气和军心至关重要。
军心一乱,仗还没打就先灭了几分士气,对进攻一方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景隆是草包不假,可也是个熟读兵书的草包。加上李文忠的熏陶,抛开他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偶发弱智,对大局形势的判断基本不会出错。
北平对朱棣至关重要,一旦北平有失,燕军必将人心涣散,不攻自破。
李景隆瞅准了这一点,下决心一定要打下北平城。
只要打下北平城,让燕军失去依托,必能打败朱棣!
他要让那些背后讥笑他的人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李文忠的儿子,配不配得上曹国公这个爵位!
城内的守军准备充分,檑木巨石,火炮弓箭都被送上城头,城墙内的藏兵洞也安置了守军,一旦南军架梯登城,洞内的守军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朱高炽同燕王府仪宾李让站在城头,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攻城军队,哪怕做好了心理准备,头皮仍是一阵阵发麻。
虽是朱棣的长子,但在临阵经验上,朱高炽还比不上两个弟弟。
父王和母妃的话犹在耳边,心跳仍是不断的加快。
五十万人,听在耳中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真实的呈现在眼前,却是无法形容的心惊与震撼。
城内守军不到十万,余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自己真能如父亲期望的那样守住北平吗?
万一守不住……
容不得朱高炽多想,城下的南军已开始在九门外建造堡垒,架设火炮,推出撞击城门使用的木车,五十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各军将官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进攻。
火炮轰鸣,巨大的铁球纷纷砸落,有的甚至飞过城投,坠入城中,但凡被铁球扫过的守军,非死即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和》 第五十九章(第4/1页)
北平城外,孟家屯
建在屯子西北的角楼之上,一名壮丁见到南军退去,回身向候在角楼下的族人示意。
“走了,走了!没事了!”
族人脸上顿现喜色,孟重九和族中老人坐在家中,闻听消息,绷紧的神经也陡然放松。
“此举果真有用。”
“十二郎大才!”
“得十二郎是我孟氏之幸!”
“墙上木牌不得取下,可令族中壮丁日夜巡守,以防大军再来。
“该当如此。”
族中老人们一边商议,一边夸赞孟清和,多言此子不凡,将来必有大成。陪坐在旁的族长孟广孝始终沉默无语,听到众人交口夸赞孟清和,脸上的神情很复杂,偶尔会现出一抹阴沉。
他的样子,一丝不落的看在孟重九眼中。
孟重九暗自叹息一声,当此危急之时,正该全族同心同力,拧成一股绳。不及弱冠的十二郎尚且能放下成见为族中尽力,身为族长的孟广孝却是如此,当真是不知该说他什么才好!
“广孝。”
“九叔。”
“大郎近日可好些了?”
“好些了。”提起孟清海,孟广孝的表情总算好了些,“已是能下床走动,之前也帮族中写了不少木牌。”
族中老人见孟重九突然提及孟清海,再看孟广孝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心中也是如明镜一般。
身为孟氏族长,孟广孝的私心着实重了些。
若燕王得了天下,十二郎就是从龙之功。都是姓孟的,十二郎好了,如何会不照顾族中?孟氏子弟不说一飞冲天也将大不相同。
孟广孝如此心窄不免让老人们看不过眼。莫非一定事事都要大郎拔尖才成?难道他忘记了四郎?比起病在家中,让县中大令厌恶的孟清海,许多族人都认为,如今已是燕军小旗的孟清江更出息些。
同样都是亲生儿子,孟广孝也太偏心了些,难怪有四郎寒心。
谈及此,不免要佩服孟重九的眼光和行事。先是对孟王氏等照顾有加,又让孟虎跟随十二郎一同前往边塞,如今孟虎升了小旗,据闻不日还将升任总旗,只要十二郎日后能飞黄腾达,就绝对忘不了孟重九的情分,必定会额外照顾孟虎这个堂兄弟。
要么说姜是老的辣,不得不服气。
孟氏族人心中各有思量,各自打着算盘,孟广孝同族中老人安排好近日巡屯事宜才返回家中。
刚进门,孟刘氏就迎了上来,告知孟广孝,孟清海出屯了。
孟广孝吃了一惊,“朝廷的军队还没走远,他不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