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问道儒圣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吕玄真离开道德林后,便在上阴学宫暂住下来。他每日翻阅儒家典籍,研习《春秋正气歌》,与学宫中的儒生辩经论道。

    起初,那些儒生见他一身道袍,却对儒家经典侃侃而谈,颇有不屑之意。

    可随着时日推移,众人渐渐发现,这位看似道门中人的吕玄真,竟对儒家义理理解极深,甚至能引经据典,驳得一些自诩饱学的儒生哑口无言。

    某日,学宫论道台上,一位年约三十丶面容肃穆的儒生起身,向吕玄真拱手道:「吕先生,听闻您通晓三教,今日可否赐教一二?」

    此人名为宋元礼,乃是上阴学宫年轻一代的翘楚,素来以辩才闻名。

    吕玄真微微一笑:「请讲。」

    宋元礼沉声道:「儒家讲『仁』,道家讲『无为』,释家讲『慈悲』,三者看似相近,实则大相径庭。先生既修三教,敢问如何调和?」

    台下众人闻言,纷纷侧目。此问极为刁钻,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自相矛盾之境。

    吕玄真略一沉吟,朗声道:「仁者爱人,无为而治,慈悲渡世,三者殊途同归。」

    「儒家之仁,在于济世;道家之无为,在于顺其自然;释家之慈悲,在于普度众生。看似不同,实则皆是『道』之一体。」

    「譬如江河奔流,儒家修堤筑坝,导其入田;道家任其流淌,不阻不滞;释家则劝人莫溺于水,亦莫惧其势。三者皆是为『治水』,只是方法不同,看待事情角度亦有所不同。」

    「而三教之道,又存乎于一心之中,既然是一心,为何不能共存?人又岂能被道路所束缚?」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宋元礼沉默良久,最终深深一揖道:「受教了。」

    自此,吕玄真在上阴学宫声名鹊起,不少儒生甚至私下称他为「三教先生」。

    吕玄真日常的所作所为,倒真成了一个儒士,只不过他自己心中却清楚,他只是在等,等一个契机。

    如今人间有真武丶青帝丶白帝转世,五位天帝有三位都在人间,仙界的实力被削弱至最低。

    只要想办法,将这三位留在人间,或者早些除去,仙界就容易对付的多了。

    (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