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2、第九十章 再婚  臣妻乃是长公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州。

    “一家如有口累疫死一半者,量事与本户税钱三分中减一分;死一半已上者,与减一半本户税。”[三]

    赈灾的粮食二十万石,银两一百万,同时中央也派来太医署的高级医官前来视察。

    此后的整个七月,陆询舟与福州都督继续带领州县官吏、福州驻军参与抗疫。这期间福州官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一时间流传出不少佳话。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陆刺史怒斥县令”。

    起因是因为按晋律“民疫死不能葬者为瘗之”,对在瘟疫中死去的病人,朝廷要求地方政府及时给以掩埋或赈济棺木,处理好死者的尸体来防止瘟疫蔓延。

    然而连江县县令贪图省事,夜间私下令人将养病坊中存活几率不到五成的病人也拉去活埋。

    不曾想,陆询舟在灾后重建中与民更始,戴上防传染的幂篱后同医官们微服私访,到处巡视疫情、慰问民情,那夜他们恰巧到达了连江县。几人从两个孩子口中得知了此事,刺史爱民如子、医官们医者仁心,闻罢皆是怒不可遏。

    事后,陆询舟凭借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乃是长公主》 92、第九十章 再婚(第2/3页)

    印召来了连江县县令,这位福州刺史当时据《晋书》记载“言无粗语,辞甚崭崭,声色威厉,县令闻之恐泣,伏地颤栗”。

    状元出身的陆刺史在历史向来是以端方温润的君子形象出名,难得一见其震怒,骂人虽不带脏字,气势却极为清正肃厉,言辞之间尽显威震,竟然把县令一个四十好几的郎君骂哭了,甚至跪在地上颤抖。

    事后陆询舟取走他的官印,将他当场革职。因为一时没有替代的人选,陆询舟便亲自留在连江县主持州县两头的事务,同时也不忘深入基层、探查民生。

    此事一经流出,在福州乃至闽中都广为流传,陆询舟因此还得到了一个百姓们给予的最亲切、最信任的称谓——陆青天。

    贞安三年,福州在连续经历过严重的水灾和瘟疫后损失较少。

    那年入冬,因为福州官员们安置难民有方,粮食及时供给得当,福州竟然无一流民,所有百姓都留在福州内过完了除夕。

    大年初一的早上,陆询舟晨间正陪着女儿用膳,林皋连忙冲进来汇报:

    “四娘子!刺史府外一条长街上挤满了百姓要见您,还有长安那边来的宣旨官也在您门口等着呢!”

    陆询舟一愣,随即连忙投箸,整了整衣冠便迅速出了门。

    刺史府外人山人海,全是福州的百姓们,他们一见到陆询舟登时便沸腾了起来,宣旨官拿着圣旨出现在她面前。

    贞安四年,福州刺史陆询舟治灾有功,在位期间福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恰户部尚书患病与世长辞,圣人遂许其回京,擢升户部尚书。

    在场的百姓们听完圣旨全都跪了下来。

    “陆刺史,我们福州的百姓都不希望您离任!”

    人群中有个嗓门儿大的男子大喊道,话音刚落,所有的百姓都出声附和。

    “对啊,您是我们的青天!”

    “陆刺史,您是难得一见的好官,别走好不好?”

    “福州的百姓需要您!”

    “若不是您免了我们家的税,我们一家可能去年深冬就已经饿死了!”

    “我耶娘他们现在活得很好,多亏您救下他们,不然他们就被县令活埋了!”

    ……

    “大胆!”

    宣旨官怒吼了好几声,长街上的百姓们这才陆陆续续地安静下来。

    “一群乌合之众!这是天子的圣旨!你们这群刁民难不成要陆刺史抗旨吗?!”

    这下,在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

    陆询舟安安静静地跪着,将在场的一切看在眼里。

    宣旨官回过头,和颜悦色地看向陆询舟。

    “陆刺史,接旨吧。”

    赵管家在陆询舟眼神的示意下,递来一袋分量够足的银两,陆询舟笑着将那袋钱塞到宣旨官的手中。

    “哎呦哎呦,啧,这……分量,够足啊。”

    宣旨官照例与陆询舟悄悄地推脱了一番,随后笑盈盈地收了钱。

    “哎,陆刺史跪久了对膝盖不好,赶紧起来接旨吧。”

    陆询舟慢条斯理地站起来,朝宣旨官做了一个叉手礼。

    街上的百姓们忍不住又躁动起来,陆询舟看着他们眼中所流露出的不舍,最终只是朝他们笑了笑。

    “赵宣旨,在下想先告诉您两件事。”

    “您说。”宣旨官恭恭敬敬道。

    “首先,他们是福州的百姓,而非乌合之众或刁民。”

    陆询舟顿了顿,眸中闪过父母官的温情。

    陆刺史笑了,她用认真的语气大声道:

    “其次,微臣奉旨不从!”

    那一日,整条街上的福州百姓欢呼雀跃,陆询舟于人声鼎沸中笑了,只是——

    她的眸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惆怅。

    .

    北国的春来得较晚。仲春二月,庭院中的冰雪才彻底消融。那时,李安衾望向窗外愈发苍翠欲滴的青竹,难得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