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敢对开国功臣动手,前头发铁券,后头就举刀子砍人,完全无压力,只因为朱元璋有这个底气。
    他就砍了,能怎么样?
    反对?一起砍了!
    建文帝不行。天生的优柔寡断和老朱家遗传的多疑性格杂糅在一起,将他一步步推到如今的境地。
    重用文人,压制武将,削除藩王,都为保洪武帝交给他的江山社稷。
    奈何雄心壮志与个人能力脱节,结果是燕王的造反队伍在山东喊打喊杀,混得风生水起,建文帝却只能在皇宫长吁短叹,中对书生问计。
    手中明明一副好牌,打成今天这个样子,不用洪武帝,前太子朱标活过来都能把朱允炆一巴掌拍死。
    胜利距离自己越来越远,齐泰和黄子澄在外募兵一直没有消息。建文帝只能期望方孝孺的离间之计能够奏效。不能让燕王父子相疑,好歹拖延一些时日。
    在焦急的等待中,张安和王景弘始终没有好消息传回,取而代之的,是几则流言在京城中不断蔓延。
    “皇帝重用锦衣卫刺探大臣宅邸,据说五品以上的官员家中都有锦衣卫的探子。”
    “据悉翰林院中的某位大儒同锦衣卫也是关系匪浅,称兄道弟。”
    有人不相信,洪武年间就取消了锦衣卫断狱之权,更解散了北镇抚司,当今天子用锦衣卫刺探情报?为何燕王造反之前不用?
    被驳斥的人嘿嘿一笑,看看周围聚集来的目光十分的得意。
    不怕被骂胡说八道,只怕引不起注意。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为不需要证据。
    比起枯燥无味的真相,世人往往更喜欢听添油加醋的小道消息。
    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有人驳斥,就会有更多人传播,更多人相信。口口相传,到了最后,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孟同知的精辟总结被燕军情报人员奉为圭旨,随着又一批细作进京,传入杨铎和徐增寿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