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节  盛世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世文豪》 盛世文豪 第59节(第1/2页)

    会元如殿试,基本上发挥正常都能排名前列。就算不是一甲,那也是二甲前十。若会元在朝中有关系,被皇帝事先认识,一甲可能性十分大。

    一甲就能直接入翰林。

    所以阅卷官若是在本房没看到让自己眼前一亮,能竞争会元的试卷,心情是十分沮丧的。

    这时,突然一位阅卷官拍案而起,大声赞好,立刻吸引了其余几位阅卷官的主意。

    那阅卷官本来想说,此卷文章很可能是余柏林所做,但突然思及前朝一解元,就是阅卷官看到精彩文章猜测是他所做,结果被人打成科举舞弊。虽然最后证明并无此事,但为平息舆论,平衡朝中关系,那解元仍旧遭受无妄之灾,被革了功名,永不录取,贬官为吏。

    自那件事之后,阅卷官们都会谨慎几分,不给别人、也不给自己添麻烦。

    见那阅卷官突然沉默,其余同僚沉思一会儿就明白阅卷官所想,嘴里本想说“是否余解元之卷”的人也立刻把话咽了回去。

    被人污蔑科举徇私舞弊可就不好了。

    不过当房官和阅卷官们依次传阅之后,他们彼此之间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微笑。

    一群眼神青黑胡子拉碴的大老爷们,彼此相视微笑的样子,实在是有些雷人。

    邱炳道:“虽不及本官心中所想,但纵观其余文章,此文词彩清丽,气度宏大,旨明理深。煌煌之文,超出其余远矣。当为高荐。”

    阅卷官纷纷称是,一直以来疲惫都似乎一扫而空。

    一想到会元很可能出自春秋房,出自他们之手,那简直神清气爽啊,恨不得立刻到众房官面前炫耀一番。

    都说风水轮流转,可会元轮了好几次都没轮到春秋一房,甚至前几次连一甲都没春秋的份。这些治春秋的文人们可被友人笑嘲春秋无人好些会。虽然知道是玩笑,心里也一直不痛快。

    这次总该让他们眼眉吐气了吧?

    不只是春秋房阅卷官们想着余柏林之事,主考官副考官也一直惦记着余柏林。

    张岳避嫌未曾参加此次科举取士,但文人圈子说广也广,说窄也窄,主考官恰好是张岳当年房师,如今次辅之一,副考官虽说和张岳不算太熟,但曾经接过余柏林拜帖,为余柏林书稿提过建议。

    应该说,张岳借余柏林著书一事,只要和他关系不差的大儒,统统让余柏林骚扰了一遍。

    算是正大光明为自己弟子发展关系。

    在各房呈上来考卷之前,主考官和副考官都不算忙。他们都是人精,彼此试探几分,就知道心中所想为同一件事。

    其余学子牵涉背景再广,在他们这种文人心中,都比不过余柏林的两本经义著作。

    于是主考官副考官心有灵犀,一同携手去各房“慰问监督”去了。

    为了避嫌,他们把春秋房定到行程中间,不早不晚,显得并不刻意。

    只是事有凑巧,当他们来到春秋房的时候,邱炳等人正在得意洋洋畅想会元为春秋房所出,指日可待。

    其他房的阅卷官们都是忙得心急火燎,两眼无神,一副身体被掏空了的可怜模样。春秋房的阅卷官们虽然身体同样疲惫,精神头却这么好,还有力气说笑。主考官和副考官对视一眼,有些惊讶。

    不过等他们偷听一二之后,两人脸上不由浮现出相似笑容。

    治春秋一经的文人们不知道遭了什么“诅咒”,这些年硬是没出会元不说,殿试连一甲都没有,他们也曾调笑过。

    没想到这群治春秋本经的同僚们,一直记在心里,正憋着气呢。此次见到了一妙文,正畅想拳打尚书礼记,脚踢诗经易经呢。

    两人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进入春秋房“走过场”,略微翻了翻罢落的卷子,又勉励了各位同僚几句,然后施施然的走了。

    走时看着春秋房阅卷官们喜气洋洋的样子,主考官和副考官不由更加好奇,那文究竟好到如何地步,又是否真出自余柏林试卷。

    抓心挠肺的,实在是难受。

    终于,他们等到了最后一天。

    房官和主考官们做成一团,在刑部监督官员的见证下,开始讨论经魁和会元所属。

    第53章

    评定那日,主考官副考官,与诸位房官、阅卷官、对读官等众多官员齐聚一堂,为定名次进行最后的讨论。

    会试定名次,是先定出足够录取人数,然后再由差到好,从最末位开始定名次。

    名次越前,争论的声音就越大。小吏们为这群争得脸红脖子粗的翰林们添了好几次茶水。

    终于,最后只剩下经魁和会员的名次了。

    到定下经魁的时候,比之前容易了些。只有在定下《诗经》经魁的时候,稍稍争吵了一下,最后由主考官拍案定下。

    最后定会元的时候,大家突然就安静了。

    这一安静,让围观众官吏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吵了,难道是要打起来了。

    邱炳略带得意的扫了一遍众位翰林同僚后道:“此文若不是会元,下官愿挂印回乡。”

    围观官员们脑子“嗡”的一下,这下是真的要打起来了吧?

    另一年轻翰林冷笑:“不过运气而已。”

    酸,真是酸。

    应试考生那么多,春秋当然不会只有一房。那一年轻翰林也是春秋房官之一,阅卷结束后正纳闷没看到眼前一亮的文章,还想那声名远扬的余柏林是没发挥好还是自己没阅到。

    看邱炳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年轻翰林心里立刻想到,莫不是余柏林的文章在他房中吧。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