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2节  步步高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曹尧的历史悠远,曾经出过不少书画名家,并形成了独到的曹尧地方画风。以这几幅山水画为例,笔锋透着一股刚劲之力,但整体风格却又显得柔和而秀美。

    一行人推门走入紫藤阁包厢,有服务员快步走过来,引导入座。杜广权坐在主席位置上,方志诚坐在他的左侧,会议桌对面坐着从银州远道而来的秦淮重机领导层。这是一次相对比较正规的会晤,是秦淮重机和曹尧重工的第一次碰面。

    坐在杜广权正对面的是秦淮重机如今的总经理,也是方志诚的老朋友徐鹏。早在08年,徐鹏凭借秦淮重机改制,进入核心领导层,因为能力突出,敢想敢做,所以开创了秦淮重机涅槃重生的奇迹,并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地从总监职务晋升到了总经理职务。

    秦淮重机曾经是国企,但经过改制之后,经营管理层大量引入社聘机制,而这些管理层都没有所谓的编制,与普通的私营企业一样,属于合同制员工。

    徐鹏属于老体制员工,但他为了推动这一制度变得更加合理,主动免去自己的体制内身份,与其他公开社聘的人员一样,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这意味着,徐鹏需要对公司的发展负责,若是未能达到业绩指标,他将面临着被解聘的危机。

    然而,危机也带来了压力,新的管理层展现出了果敢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步步高升》 步步高升 第522节(第2/3页)

    的战斗力,秦淮重机顺利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搭建了国内首个,也是国际为数不多的垂直型电子商务网站渠道。

    因为打通了销售渠道,所以秦淮重机没有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时还引入了定制化业务,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更加适合客户业务的机械设备。

    秦淮重机引起了资本的高度重视,数年之间,国内较大的几家风投主动上门寻求注资。因为资金充足,模式新颖,所以秦淮重机开始迅速地成长与扩张。

    论企业的行政级别,秦淮重机或许比不上曹尧重工集团,但在重工领域的行业地位,秦淮重机已经实现了超越,远远好过一直踌躇不前的曹尧重工。

    现在秦淮重机的内部员工已经更新换代一批,老一辈的生产型技术工退去了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引入电子商务运营及信息技术研发类员工。这种转变,使得整体氛围趋于良性,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状态。

    所以这次见面会,曹尧重工集团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董事长杜广权主动迎接,市政府方面也由方志诚出席,此外还有市发改委、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入席。

    杜广权面带微笑地说道:“首先代表曹尧重工集团的全体员工,欢迎来自秦淮重机的客人们;其次,我也想说明一下今天会议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秦淮重机能够给曹尧重工的改制带来启迪;最后,我表个态,无论今天会议结果如何,曹尧重工集团的改制势在必行。”

    最后一句话,是给其他曹尧重工集团的员工听的,杜广权力推改制的想法,在内部并没有得到绝对支持,不少人蠢蠢欲动。杜广权也是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让一部分人知道自己的决心。

    徐鹏看得出杜广权的魄力,侃侃而谈:“曹尧重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很响亮,从我们搭建的营销渠道提供的数据便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买家,都愿意购买曹尧重工集团制造的产品。但曹尧重工集团的产品更新换代太慢,虽然质量过硬,但毕竟时代快速变化,如果不能持续研发更多内涵的产品,终究是要被淘汰。秦淮重机在上市之后,将业务重心从生产制造转成研发设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创新和研制上,品牌与资历或许比不上曹尧重工,但我们的产品更加人性化。”

    杜广权对秦淮重机并不陌生,也研究了很多相关资料,秦淮重机从一个濒临死亡的企业,慢慢成长为国内重工行业的领跑者,这让他这个老人感到唏嘘不已。

    虽然秦淮重机现在的重心不放在生产,但它的销路却是打得更开,这的确值得深思。老一代的重工企业,强调质量,但新一代的重工企业,在强调创新。老思路的确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杜广权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方志诚,笑道:“现在国家强调智能制造,秦淮重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跑者,所以我们希望能多多吸取经验,在智能制造上面,看是否能有突破!”

    徐鹏站起身,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交给杜广权,道:“这里面是我早先准备好的方案,还请杜董事长仔细阅读!”

    杜广权翻了几页,脸上露出惊讶之色,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将自己研发的智能制造系统转卖给我们?”

    徐鹏摇了摇头,道:“严格意义上是转租。”

    杜广权感慨道:“你们将耗尽无数心血研究出来的一整套系统给我们,这似乎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徐鹏耐心地解释道:“这是秦淮重机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我们在尝试转变业务,成为一个提供智能制造系统的服务商。”

    杜广权长叹一口气,道:“你们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方志诚对秦淮重机一直也很关注,秦淮重机是一个由重转轻的典型企业。以前的经营方式和曹尧重工集团一样,以生产制造为主,大量的精力放在生产制造上,但如今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方面搭建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智能制造信息系统。

    当这两套战略布局,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会对重工行业有颠覆性的作用。

    以智能制造系统为例,若是它足够人性化,能够解决重工企业的生产、制造、营销等综合信息问题,不仅仅将可以提升自身工厂的效率与先进程度,而且单独对外租售这项服务,也能创造不错的收益。

    当然,秦淮重机的这一规划,颇为大胆,也应征了如今开放式运营的趋势。若是按照老思路,没人会愿意把核心技术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秦淮重机却是很大方地将之推出来,吸引类似于曹尧重工这样的企业加入。

    杜广权沉默不语,许久之后,缓缓道:“若是我们使用了你们的这套系统,岂不是核心数据全部暴露在你们的视野之中。”

    徐鹏摆了摆手,继续解释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也研究过,还请你放心。这套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只需要你们购置一台服务器,用于系统的正常运转,任何数据都不会泄露。而我们会安排技术人员,对你们的员工进行指导,熟悉这套系统的使用方法。”

    杜广权翻到方案的最后一页,疑惑道:“免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