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番外一 傲娇  臣妻乃是长公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此后,她的心便死了。

    贞安八年末,由于在位期间经历过数次重大灾难,礼部上奏改元去晦,李安衾准了,朱砂笔批下“允”字的那一刻,她与陆询舟的所有故事与遗憾都永远地停留在景升至贞观年间那无数个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贞安八年的除夕,圣人下诏改元熙宁。

    熙宁年间的头十年,也是李安衾的心灵逐渐枯竭的十年。自先帝驾崩后,她花了十八年,一步步将李琰扶持成杀伐果断的盛世明君,亦亲眼目睹了太皇太后、皇太后、韩驸马的先后离世。

    十八年间,李安衾漠然地看着李琰逐渐成长,看着她的好皇侄看向自己的眸中的感情从孩童的清澈纯粹到少年懵懂情思,从初登帝位的怯懦到薄情帝王的猜疑。

    于李琰而言,她是皇二姑母,是代替母亲的长辈,是老师,是恩人,是宿敌,亦是他自年少学识见长、情窦初开后——那注定穷尽一生都不可得的明月。

    不过,李安衾无所谓。

    熙宁十年的深冬,自入宫那一刻,李安衾就做好了饮下那杯鸩酒的准备。

    大雪纷飞,湖边的小亭内,李安衾笑得很是灿烂。

    她的嘴角溢出许多血沫,鲜艳的如同凌冬的寒梅。

    李琰瞪大了眼睛,从她的笑容中看出了解脱。

    一缕缕的血顺着她的嘴角向下蜿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臣妻乃是长公主》 100、番外一 傲娇(第2/3页)

    淌到了石板地上。

    鸩酒的的味道醇香甘美,她的好皇侄甚至还贴心的在里面加了自己喜欢的调料。

    喉咙处的烧灼感被明显的放大。

    意识在不断地被抽离,过往的回忆也在不断的闪过。

    她想起了十八岁那年的盛夏。

    再次站在相国寺的那棵求来生的玉兰树下。

    树上挂满香客的来生签,树下是年少的那人。

    她问那人。

    来生求什么?

    那人漾出一个明媚的笑容。

    来世无所求。

    惟求一世安衾。

    .

    熙宁十一年盛夏,扬州。

    自从那日李安衾离开药堂后,陆询舟就再也没有见她。然而见不到,不代表扬州的大街小巷里没有沸沸扬扬的传闻。

    陆询舟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也不想参与那些关于摄政公主的坊间议论。

    生活的马车无论如何总要继续向前,师父他们早已从苏州回来,她是自戕的陆文孝也好,还是扬州的蒲大夫也好,无论是谁都得继续在生活的旷野里奔跑向前,

    她化名“蒲山”,为了扶助(赡养)那位医学狂人师父,让她买到更名贵、更珍稀的药材,他们这几个同门弟子除了每日在药堂坐诊外自然还有别的工作。

    师姐蒲与荷擅长刺绣,且技艺高超,故而常常在闲暇时接一些富商家的单子,或是去绣坊授课赚钱;师弟蒲子鸿擅长各种力气活儿,闲时去码头或镖局干点杂务、接个诊,淮扬镖局的掌柜看他吃苦耐劳有前途,甚至有意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至于蒲山,也就是陆询舟,作为药堂里的学识当担,当仁不让地在扬州最好的书院混到了个学长的职称,她生得好看,上课还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很受男女学生们的爱戴,每天上午只要去书院讲讲诗词就能赚不少银子。

    这日,陆询舟照常晨起洗漱,同师姐师弟用过早膳,她便出门去书院上课。

    秦淮书院坐落于扬州的观音山上,蒲家药堂里这稍远,所以陆询舟通常需要早起徒步半个时辰上山授课。

    辰时,山长进到老师们办公的文渊斋,宣布了一件大事——长清公主之子今天下午将莅临书院,彼时还请各门学科的老师们各推举出一名学长,中午到北边的安济堂参加对淮苏王的学业考核。

    话音刚落,山长将和蔼的目光投向正在走神的陆询舟,笑着补充了一句。

    “诗词科的蒲学长,你必须去,公主殿下点名要你。”

    山长走后,隔壁位子的程讲书乐呵呵地凑了过来。

    “蒲山啊,我们都听说了你前些日子救治郡王殿下的事迹。”

    陆询舟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选择性无视了周围的学长、讲书们投来的八卦目光,礼貌地回复了程讲书一句“确有此事”后,便拿起桌上的教案出斋上课了。

    中午在书院的公厨用完膳,陆询舟故意慢吞吞地走到安济堂,甫一推门而入,满座的人全都看向她,山长催促着让她赶紧入座,可陆询舟扫过去只有公主殿下对面的位置是空着的。

    陆询舟上一次这么尴尬,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十七岁的她得知范罗赫的心上人是沈瑰的那一刻,尴尬得不知所措,巴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最终,她还是强装镇定地坐到了那个女人的对面。

    公主殿下的面色一如既往地冷淡,即使过了十年,她那不曾变过的清冷疏离依旧令陆询舟感到熟悉。

    此后的时间在陆询舟的感知中变得极为漫长。她看着别的学科的学长们严苛地考察淮苏王,心里正感叹着世俗的人情世故在这一方学术天地里经不起推敲,下一刻便听见年幼郡王殿下对答如流,言辞之间尽显敏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谓信手拈来。

    就连山长听罢忍不住感叹:“殿下您真是教子有方,郡王殿下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英慧畅达的积累,老身实在佩服。”

    李安衾浅呷了一口茶,只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