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0-100  豪商·女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哦?”明月来了精神,“怎么说?”

    见她感兴趣,黄三越发起劲,眉飞色舞道:“那姓孟的商人原本是朝中一位大官的书童,后来被放出来经商,又娶了他家夫人身边的一个丫头,可是成亲多年后都不曾生养,当时就有传言,说是那丫头被旧主弄坏了身子,生不了。可突然有一天,姓孟的抱回来一个女娃,说是外头捡的……”

    说到这里,黄三就笑,“不怕您听了着恼,世人都想有个儿子传宗接代,更何况姓孟的恁大家业,之前有远亲想给他过继儿子都不肯,如今怎么冷不丁想起养外头捡来的野丫头?竟比亲生的都更疼几分。”

    明月隐约猜到什么,果然就听黄三继续道:“然后就有风言风语起来,说曾看见那位大官从那家里出来……虽是捕风捉影的事儿,可无风不起浪,无凭无据,谁去造官老爷的谣呢?”

    明月忙问:“那位官老爷可是姓陈?”

    黄三一惊,“您都知道了还……小的可什么都没说啊!”

    议论归议论,谁也不曾指名道姓,便是事主听见了也不好怎样,可具体到人却不成!

    哪怕只有个姓氏,可朝中年纪符合的陈姓高官才几位!

    第92章

    当官的绝不会随意将官船借给别人,除非是无法拒绝的亲友同僚关系,抑或谋利。

    如今看来,此人二者兼有。

    苏小郎立刻扬眉吐气。

    瞧瞧,当初我说什么来着?我就说姓沈的那厮没安好心!叫我说中了吧!

    这无疑是个大新闻。

    但对一直提防着的明月而言,除了满足一点好奇心,解除一点疑惑之外,并无太大价值。

    便如名家名画,在欣赏它的文人墨客看来,千金不换;可落在饥肠辘辘的百姓眼中,还不如一袋大米来得实惠。

    明月本欲将此事报给武阳郡主知晓,可转念一想,不妥,不妥,大大的不妥。

    武阳郡主是个有野心的人,她绝不会只有自己一双耳目,万一锦鸿或是陈姓官员与她是一伙的呢?万一对方极其在意此事呢?

    一旦发现被自己知道,会不会杀人灭口?

    即便没有这么严重,万一武阳郡主不喜欢听这些,因此厌弃了自己……风险太大。

    思来想去,明月还是借着向常夫人辞行的机会,故作不经意地说起,“夫人,朝廷的什么户部可有一位姓陈的官员?”

    常夫人笑着点头,“陈姓并不罕见,光我知道的有名有姓的就有三个呢。怎么了?”

    明月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今儿我出门采买土仪,无意中听了一耳朵闲话哩……”

    迄今为止,自己或许对武阳郡主有点用,但大约不多,为此冒险不值当的;反倒是常夫人,素来宽和,待自己不薄,且娘家和夫家都有人做官,倘或与姓陈的是同盟,也好叫他们赶紧收拾尾巴,若是敌人,或许什么时候能用得上呢。

    听明月说完,常夫人难掩诧异,“这话你从哪里听来的,可不好乱讲!”

    什么“伪君子秽乱后宅,偷养私生子”,“私生子认仆做父”,“伪君子瞒天过海官商勾结”等等,简直乱作一团。

    明月道:“就是两个闲汉说的呢,当时我正与同伴说外地方言,许是觉得我们听不懂,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豪商·女强》 90-100(第3/15页)

    以并未遮掩,讲得有鼻子有眼。”

    顿了顿,又说:“当时我们还笑,说京城百姓同外面的百姓也没甚两样,都会背地里说闲话呢,未必当真!”

    常夫人眸光闪动,待晚间丈夫归来,将此事同他讲了,“许多时候,坊间传言或许更可靠些。”

    小道消息传得最快,他们身处高门大户,鲜少往下头去,看得未必比寻常百姓清楚。

    户部姓陈的官员虽然有三个,但年龄符合的仅有一位,杨逸大为震惊,“若果真如此,岂非大家都被他蒙骗了?”

    常夫人冷笑,“亏他素日自诩伉俪情深,清心寡欲,对妻子一心一意,昔年因当众喝斥、弹劾同僚生活糜烂而闻名,世人对此多有赞誉……”

    早些年她同别的夫人们聚会时还说呢,天下竟有这般清正的君子不成?没想到,私底下竟这般龌龊。

    回想着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杨逸不禁唏嘘,“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那位陈大人幼年家道中落,母亲带着他守寡,不曾改嫁,生活十分艰难,若非妻子一家倾力供应,早就考不起了。

    后来他高中,排名并不靠前,政绩也平平,直到有人称赞他重情重义,发达后也不曾抛弃糟糠妻,不知怎么传到官家耳中,这才开始慢慢提拔起来。

    稍后安歇,杨逸还笑,“这可算个大消息,不管她是有心还是无意,你我也该承情。”

    同在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纵然他眼下同姓陈的接触不多,来日未必不会,抑或家中长辈、亲友未必没有往来,无论为敌还是为友,都是极好的入手处。

    “我会想不到?”常夫人瞥他一眼,复又笑道,“这是她拐着弯儿的谢那螺钿匠人一事呢,这孩子嘴上不说,心里从不肯忘恩的。”

    “这正是她最大的好处,”杨逸叹道,“多少读书人都悟不出来的道理,难为她小姑娘家家的,这样有分寸。”

    两天后明月启程,常夫人竟叫她多等两日,跟着别家车队走官道,稍后再同他们一并换官船走。

    想到之前的经历,明月很有点杯弓蛇影,“这不好吧?”

    常夫人明白她的顾虑,“放心,这位是杨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