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一篇论商,殿试大放异彩。”
“先帝甚爱其才,钦点一甲探花,并金口赐字,赞其美玉良才,国之栋梁。不拘年岁,敕其讲读弘文馆,与皇太子读书,几番恩赏。”
“大行之前,更赏下金尺。”
说到这里,王郎中加重语气,“其圣眷,甚过状元榜眼。”
“嘶——”许郎中倒吸一口凉气。
“杨季珪由翰林入仕,立身朝堂,为官不到三载。先往江浙剿匪,后至蓟州抗敌,立下功劳无算。由翰林院编修连升数级,今至正四品佥都御使,远在你我之上。”
“厂卫之余朝堂文武,无非天子鹰犬,避之唯恐不及,遑论结交。偏这位杨御史特立独行,同锦衣卫莫逆,更与两厂提督交好。”
“据言,御前几位大伴,都同其略有交情。”
“为人处世,手段非凡,文武两班都要甘拜下风。”
说到这里,王郎中再次顿住,几步走到窗口,确定文吏离得远,左右值房也是门窗紧闭,方才回身,压低声音道:“朝堂之外,纵然是阁老,觐见圣驾也非易事。换成这位,手持御赐腰牌,直入乾清宫!”
“什么?!”
许郎中满面惊讶,惊呼一声,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郎中难免有一丝得意,却没表现在脸上。话锋一转,道:“我与兄台是同榜,也算半个同乡。将出肺腑之言,如有冒-犯,还望兄台莫怪。”
“王兄请讲。”
“如你我这般,寒门起身,座师告老,同榜同乡多是碌碌,左右并无可帮衬之人。”
许郎中默然。
显然,王郎中所言俱是实情,也是他的痛处。
“虽官居五品,可立朝听政。然欲晋身显达,仍是不够。”
潜台词,自身持正,勤于公务,博取官声,只是基本。寻求门路,结交朝中也是必须。
被道破心思,许郎中现出几分尴尬。
“贤弟是好意,我又岂是蒙昧之人。”
“如此,我再同兄台说几句实话,”王郎中道。
“杨季珪得道两代天子看重,圣眷正隆。本身有实才,堪谓王佐之才,将相之器。行事却非同我等。除同年同榜,不喜结交文人。反同厂卫武人,乃至勋贵频繁走动。”
许郎中蹙眉,没有表示意见。
王郎中眼神微闪,道:“兄台可知,他在京中并无私宅,至今借居长安伯府。”
“长安伯……可是方才离开的顾指挥使?“
“正是。”王郎中点头,道,“其行事如此,兄台如要投帖拜见,还需三思。”
先时一番剖析,字字句句极是清楚。最后一言,却颇有些模糊。
三思为何?
立下决心,与之保持距离,坚定文人“清正”;亦或为拓宽前路,抛却顾忌,与其并轨而行?
无论选择哪种,都需仔细衡量。
至于不偏不倚,立在中间线,无异于放弃前途,实不可取。
许郎中陷入沉思,王郎中不再多言。
这番话,曾在脑中几番轮转,既是说给前者,也是讲给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帝师》 第163章(第4/1页)
与侄子沟通之后,杨瓒怒气上涌,忘却武力值,以身犯险,直-闯-龙-潭-虎-穴。
其结果,完全不必多说。
杨御史同顾指挥秉烛促膝,彻夜“恳谈”,以致力有不支,卧榻不起。
身体不适,起不得榻,自然出不得府门,更上不得早朝。
翌日,杨瓒卧在榻上,沉睡不醒。
递送吏部的假条,都由顾指挥代写。
若是看到顾指挥一笔字,杨御史必心生感慨,在顾伯爷面前,蓟州主簿的仿写,只能算做小儿科。
什么叫真假难辨,以假乱真?
这就是。
签文书的许郎中,怀疑的看看“假条”,再看看一身锦衣,肤如润玉,艳-色-更胜往昔的顾伯爷,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提笔落字,提交上官。
“都察院佥都御使杨瓒,染恙,准假一日。”
文书盖印,事情办妥。
顾伯爷颔首,满意离开。
寂静无声,落针可闻的吏部值房,刹那冰雪消融,云开雾散。
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
当值的两名郎中,数名文吏,同时擦去冷汗,吐出一口长气。
刚入值房,未等坐稳,便遇锦衣卫上门,更是北镇抚司指挥使,众人都惊吓不小。
莫非有人犯事?
户部兵部礼部轮番过筛子,终于轮到吏部?
好在顾指挥此行不是找茬,也不是抓人,而是为杨瓒“递假条”。
“有言杨御史行事不羁,身为御史,却同锦衣卫过从甚至密,果真不是虚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