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后一笔,已是盯着纸上的墨迹出神,久久回不过神来。
桓容放下笔,摘出其中一页,递到钟琳面前,开口问道:“我欲依此行事,孔玙以为如何?”
“善!”钟琳拊掌笑道,“明公之谋大善!”
桓容又提笔圈出两项,道:“我闻淮南郡太守与袁真乃是姻亲,彼此交情莫逆。此番袁真拥兵占据寿春,他九成随之叛-晋。”
说到这里,桓容顿了顿,神情肃然。
“离开建康之前,我曾大致了解幽州下辖郡县的官员。临淮、淮南以及陈郡三地太守有亲,淮南和陈郡太守更为从兄弟,其家族祖上曾为吴国官员,在郡内树大根深,屡有不满晋室之语传出。”
桓容收紧十指,表情中浮现几许凝重。
“若是淮南太守随袁真-叛-晋,临淮和陈郡怕也在左右摇摆。时日长了,难保会是什么态度。”
“明公缘何得此结论?”钟琳问道。
“孔玙是在考我?”桓容挑眉。
“仆不敢。”钟琳嘴里否认,眼中却带着一丝笑意。
桓容摇摇头,明白钟琳是想借机提点自己,干脆道:“自进-入幽州以来,我的身份早不是秘密。”
车队过郡县时,打出刺使旗帜,当地太守县令均率下属官吏出迎,言辞之间多有恭维,却无一人提及寿春之事。
若是离得远,消息不畅通,尚且情有可原。
临淮郡就在淮南郡边上,当地的官员会不知道寿春有变?不晓得桓容将有去无回?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结果倒好,从上到下、从太守到县令,都是表面恭恭敬敬,满口赞扬,背地里各有谋算,连个暗示都不愿意给。
八成早视他为“死人”。
这样的表现,说暗中没有猫腻,可能吗?
傻子都不会相信!
“明公将州府改置临淮,掌控郡县政务,必先整治当地豪强,清理衙门官员。”见桓容说得明白,钟琳也不再卖关子。
临淮太守和盱眙县令首当其冲。
“我知。”桓容点点头。
初来乍到,想要在当地立稳脚跟,必得雷霆手段,无论如何都要见一见血,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如果人手够用,桓容很想将临淮治所的官员吏目群全部换掉,一网打尽。
奈何不具备条件,都灭掉没人干活,只能抓大放小,先朝“起带头作用之人”动手,给他人一个警告。
剩下的人老实则罢,不老实的话,等他抽-出手来,在流民中筛选几回,大可以逐个替换,挨个收拾。
“我将上表朝廷,言明寿春之事。为剿-灭-叛-军,须得在幽州境内征兵,数量不下两千。”
魏、晋刺使有领兵和单车之别。
桓容为单车刺史,假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未加将军号,即是平时不领兵只问政事,仅在战时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并可斩杀违反军令之人。
乍一看,这个安排并没什么。但联合寿春之事仔细想想,不难明白,从最开始,朝廷就在防备他。
身为丰阳县公,有实封,食邑五千户,桓容手中握有五十虎贲和千余私兵,战斗力在北伐时得到检验,以同等的兵力,对上北府军和西府军都能拼上一拼。
如果授封领兵刺使,桓容的权力将增大数倍,可以随时征发流民为州兵。一旦握有兵权,早晚尾大不掉,再想算计甚至掌控他,无异于难如登天。
桓大司马就是最好的实例。
想走到这一步很难,但总要防患于未然。毕竟桓容是桓温的亲儿子,难保不会走上和亲爹一样的道路。
想通其中的关节,桓容不由得冷笑。
一场杀身之祸被他躲过,不代表事情就这么算了。
袁真既然占据寿春,那就让他继续占着。只要他没有马上投靠胡人,自己甚至可以帮上一把。
有这伙-叛-军在,他才能光明正大行使“战时”的权力,更可以趁机清理手下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桓容》 112.第一百一十二章(第6/1页)
盱眙属临淮大县,历史久远,春秋时名善道,曾为诸侯会盟之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盱眙始建为县。先属泅水,后归东海。秦末天下大乱,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孙于此建都,号召天下英雄。
西汉立国之后,盱眙曾先后属荆、吴两国。其后国废归入沛郡。汉武帝置临淮郡,盱眙又从沛郡移出,改治临淮,为临淮都尉治所。
此后经新朝、东汉至三国,盱眙一度归于东海郡和下邳郡。魏国后期,还曾因战乱民少成为弃地。
司马氏代魏之后,朝廷划出下邳属地重置临淮郡,盱眙再归临淮。直至东晋太和年间,该县始终是临淮郡治所。
桓容一路西行,沿途留意幽州辖下郡县,派遣私兵健仆打探消息,其后综合记录成册,确定盱眙最适合改置州府。
一来,盱眙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和彭城相距不远,方便打探北方消息;
二来,盱眙的辖地在郡内数一数二,适合开垦耕地,垦荒种植;
三来,该县在永嘉年间即有流民涌入,人口属郡内最多,方便发展生产、开辟贸易;而流民的基数大,同样方便桓容捡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临淮治所在县内。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