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120:拔剑而出!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21章 120:拔剑而出!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五日,周六傍晚。

    夕阳的馀晖尚未完全褪去,华夏大地的无数个家庭已陆续亮起灯火。

    这个普通的周末夜晚,对于电影厂联盟而言,是一个关键节点。

    就在范小胖在京城北太平庄安顿下来的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萤屏试水」正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展开。

    超过七百家地方电视台——从省级电视台丶省会城市台丶地市级台,再到区县级电视台丶有线电视台——如同接受统一号令的士兵,在各自黄金时段或次黄金时段开设的「周末影院」丶「周末大放送」丶「星光剧场」等名目各异的栏目里,同步或略有先后播出了一部名为《疯狂的彩票》的电视电影。

    这是王盛上个月牵头组织丶由吴一一执导的电视电影。

    选择它作为首轮大规模播出的先锋,看中的正是其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丶贴近市井生活的题材,以及易于被普通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叙事方式。

    成本严格控制,只花了五十万,拍摄周期仅用十八天,后期制作则由北影厂各个车间联手,在保证「电影感」的同时高效完成。

    晋省,省城晋阳。

    晋省电视台大楼矗立在暮色中,作为尚未上星的省级台,其信号覆盖主要局限在三晋大地。

    与之同城的晋阳电视台,信号覆盖范围与省台高度重迭,竞争不言而喻明。

    今晚,两家电视台的节目单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疯狂的彩票》。

    晋省电视台财大气粗,以十五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年的播映权,安排在晚上八点半的「周末黄金剧场」播出。

    而晋阳电视台是以五万元拿下的一年播映权,并将播出时间提前到晚上八点整,意图抢先吸引观众。

    从省台越往下,采购价就越少。

    与此同时。

    晋阳市话剧团宿舍区。

    一间略显陈旧的筒子楼单元房内,不到二十岁的宁皓,刚刚结束了一天在剧团舞美设计的工作。

    他个子不高,眉眼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父母是长治钢铁公司的普通工人,家境寻常。

    他自幼喜爱绘画,后来考入晋省电影学校学习美术设计,毕业后分配到这省城的话剧团工作。

    工作稳定,却并非他内心真正的渴望。

    他枕头下藏着一本被翻烂了的《电影语言》,闲暇时总爱摆弄那台破旧的海鸥相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亲手执导属于自己的电影,用镜头讲述故事。

    他早早地把那台十四英寸的金星牌电视机调到了晋阳电视台。

    对于月薪不过几百元的他来说,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奢侈的,电视台播放的电影是他接触光影世界最主要丶最经济的窗口。

    他听说今晚要播一部新式的「电视电影」,片名很有趣,叫《疯狂的彩票》,据说是北影厂那帮人搞出来的新玩意儿。

    晚上八点整,熟悉的台标音乐过后,《疯狂的彩票》开始了。

    片头是北影厂经典的工农兵厂标,紧接着打出了「电影厂电视剧生产协作联盟出品」丶「盛影传媒联合制作」的字样,以及导演吴一一丶编剧丶联合编剧王盛丶主演的名字。

    没有冗长的片头动画,直接切入剧情——

    九十年代的京城胡同,一张意外中奖的万元彩票,在一群小人物之间阴差阳错地流转。

    下岗的钳工师傅丶精明的胡同大妈丶梦想发财的待业青年丶假装深情的骗子……各色人物轮番登场,为了这张小小的纸片,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又心酸的闹剧。

    宁皓一开始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镜头语言乾净利落,虽然能看出成本限制,但构图颇有想法,几个胡同的空镜和人物特写都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印记。

    演员的表演自然生动,没有舞台剧的夸张,更像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

    最打动他的是故事本身,荒诞的情节背后,是对市井百态敏锐的观察和温和的讽刺,那些小人物的渴望丶挣扎丶善良与狡黠,都显得那麽真实可信。

    「一张彩票,搅动一池春水……这编剧有点意思。」

    宁皓摩挲着下巴,看得入了神。

    剧中那个痴迷摄影丶用老旧相机记录胡同变迁的待业青年角色,尤其让他产生了共鸣。

    他看着青年在逼仄的房间里冲洗照片,眼神里对远方和艺术的憧憬,仿佛看到了某个时空下的自己。

    电视机里,剧情推向高潮。

    彩票最终在一场啼笑皆非的追逐中不知所踪,但每个卷入其中的人,似乎都在这场闹剧中得到了某种解脱或感悟。

    片尾曲响起,是一首带着京味儿民谣风格的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却意味深长,大概唱的是「一梦黄粱」的荒诞。

    片尾曲结束。

    电视里开始播放GG。

    宁皓却还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是晋阳城平凡的夜景,远处工厂的灯光星星点点。

    他的内心却波澜起伏。

    这种制作模式……

    电视电影?

    成本不高,周期短,故事贴近生活,通过电视台直接送到千家万户的萤屏上。

    这似乎……是一条路?

    一条可能让他这样的年轻人,绕过传统电影厂那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