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71章 70:再炼一道护身符
七月的最后一天,在冯晓刚和徐凡的激烈争吵中落下惟幕。
而王盛对此一无所知,即便知道,他大概也只会付之一笑。
此时的他一门心思扑在了两件突如其来的「政治任务」上一一全国青联论坛的演讲,以及迎接港岛回归活动的主题曲创作。
演讲稿对他来说相对容易,结合盛影传媒的实践,大谈技术如何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市场化如何激活国有资源,再展望一下电影工业的未来,框架清晰,内容充实,加上一些鼓舞人心的口号,便是一篇符合要求丶能体现「青年担当」的发言稿。
他花了半天时间打好腹稿,又用了一个晚上写成文字,反覆修改了几遍,自觉满意后便放在了一边。
抄歌更是没难度。
《中国人》。
王盛仔细回想,这首歌由李按修作词,陈耀作曲,刘德桦演唱,正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推出,一经问世便风靡大江南北,成为经典。
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丶「一样的血一样的种」丶「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等句,完美契合了迎接回归丶民族团结丶共创未来的主题,旋律也极具感染力,易于传唱。
定下目标后,王盛立刻开始行动。
他找来稿纸,凭藉记忆将歌词一字一句地仔细誉写下来。
抄完歌,对于怎麽作曲,王盛按照制作《给你们》丶《咱们结婚吧》时想到的法子,找到了录音车间的师傅们合作。
录音车间。
王盛一句一句地哼唱《中国人》的旋律。
他尽量让音准和节奏稳定,遇到复杂或是转折的地方,就反覆多哼几遍。
几位师傅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在五线谱本上飞快地移动,不时停下来和王盛确认某个音符或节拍。
就这样,在闷热的录音车间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汗水浸湿了王盛的白衬衫,几位师傅的额头也满是汗珠。
他们反覆推敲,一段旋律往往要磨合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直到王盛觉得感觉对了,几位师傅也确认谱子记录准确无误为止。
接下来的几天,王盛几乎泡在了录音车间。
几位师傅根据谱子,开始动用车间里有限的音源和合成器,一点点编织伴奏。
这个过程更是磨人。90年代中期的MIDI音源效果远不如后世,要做出有质感的伴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王盛的要求不高,大概能听出调在那就行。
经过连续三四天近乎不眠不休的打磨,伴奏总算是初步成型。
虽然受限于设备,无法和后来的精良制作相比,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算是一份完成度颇高丶气势恢宏的伴奏带了。
旋律流畅,节奏铿锵,编配上也尽量体现了王盛要求的宏大叙事和民族特色。
伴奏搞定,接下来就是录制人声小样。
王盛想着这首歌交上去后,不知道会是那路神仙听,便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一遍,两遍,三遍—
王盛追求完美,反覆录制了多次,直到几位师傅和他本人都觉得这一版人声情感饱满丶瑕疵最少,才最终确定下来。
师傅进行了简单的混音,将人声和伴奏合成在一起。
当最终的小样从录音机的喇叭里播放出来时,王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略显粗糙,但歌曲那股子振奋人心丶凝聚力量的感觉完全出来了。
他知道,这首歌成了。
接下来就是载体问题。
1996年,数字音频文件还不普及,最常用的音乐小样载体是磁带。
王盛让钱师傅将最终合成好的小样转录到了一盘崭新的TDK空白磁带上,并在磁带标签上工整地写下了歌名《中国人》,以及「试听小样」和日期「1996.8.6」。
拿着这盘承载着厚重期望的磁带,王盛没有耽搁,直接去了韩三坪的办公室。
「厂长,您这会儿有空吗?主题曲的小样我弄出来了。」王盛进门后说道。
韩三坪正在批阅文件,闻言抬起头,有些惊讶:「这麽快?这才几天功夫!」
「时间紧任务重,不敢耽误。」王盛将磁带递过去:「录在磁带上了,您听听看。」
韩三坪接过这盘小小的磁带,立刻拿起桌上的电话:「喂,老高吗?你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王盛把主题曲的小样拿来了,一起听听!」
不一会儿,高书记也赶到了。
韩三坪办公室角里有一台老式的单卡收录机,他小心地将磁带放入,按下了播放键。
略显嘈杂的电流声后,前奏响起,紧接着是王盛那带着青春力量又不失深情的歌声: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
一开始,韩三坪和高书记还只是认真聆听,但随着歌曲进行,他们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审视,到惊讶,再到动容。
当听到「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时,高书记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
而当副歌部分「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那磅礴的气势喷薄而出时,韩三坪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神锐利起来。
一曲终了,录音机里传来磁带走到底的「咔哒」声。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